苏轼出身于文化世家,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心存“展宏图,寄苍生”的伟大志向,豪迈刚劲,洒脱不羁,既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的高旷洒脱。然而,这位铁血男儿,却有婉约柔情的一面,这体现在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的款款深情上。

王弗:秀外慧中,事业起步时的好帮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王弗的爱情故事一半始于“巧合”,一半始于“父母之命”。苏轼曾于青神中岩书院求学,老师为王方,王弗即为王方之女。一日,王方邀文人雅士为院外一绿潭取名。苏轼与王弗心有灵犀,皆命之为“唤鱼池”。这一巧合成为二人爱情开端。之后,苏轼到老师家祝寿,漫步后院,恰逢王弗临窗画眉,一见倾心,便将怀中的飞来凤花投向窗去。王弗久仰苏轼之才,便把花苞贴在胸前。此时,两人情谊更浓。后来,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苏、王两家结为姻亲。王弗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礼,嫁到苏家后,勤劳贤惠,孝顺父母,“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秀外慧中,敏而静,红袖添香伴读书,“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其后苏轼有所忘,君则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知人识人,目达耳通,“幕后听言”,为苏轼待人接物与事业的开展建言献策。可以说,苏轼进士及第,通过秘阁制科考,迎来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离不开这位聪慧的妻子。然而,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病势尪羸,红颜早逝,享年27岁。苏轼奉父命,葬王弗于母亲墓旁;并亲手栽种三万棵松树,以“青松长青”达“爱意永存”。对于王弗,苏轼用情至深,岁月难以稀释,这可见于悼亡词《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曾经的双宿双飞,如今已阴阳相隔,一方是“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苏轼,一方是“无处话凄凉”的千里孤坟,悲惨凄楚力透纸背。然而,十年后的今日得于梦中相见,妻子正临床梳洗,容颜还是那般娇好,而自己已“尘满面,鬓如霜”,本应一吐为快,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切情谊尽在不言中。梦醒之后,发现一切为梦,痛苦重返,妻子不在,只有“短松岗”。从字里行间,可见苏轼思念之深、伤痛之深。

王闰之:温柔贤淑,贬谪落魄时的陪伴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闰之,王弗堂妹,比苏轼小十一岁,王弗死后三年嫁给苏轼。王闰之为何会“下嫁”给苏轼做继室,原因有二:其一,受王弗所托,照顾其幼子苏迈;其二,仰慕苏轼才华,感动于苏轼与姐姐的爱情,认为苏轼是一位值得托付终身之人。王闰之不及王弗有才华,但温柔体贴,尽到一位妻子的本分:勤劳大度,育儿不分彼此,视苏迈为己出;贤惠体贴,无声陪伴,无论繁华还是落寞,都在苏轼身边,特别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生活窘迫,不离不弃,放下身段种起庄稼,料理家务,宽慰丈夫。因此,苏轼面对人生的失意,仍能泰然处之,是离不开这位贤妻的付出、体谅。真正的爱情或许就是长久的陪伴,平淡却又浓烈、温暖。对于这位妻子,苏轼更多的是感激和愧疚,死后要求同她葬于一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让爱恋跨越生死。另外,苏轼也写了很多关于王闰之的诗词,比如“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当年江上生奇女,……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称赞王闰之贤惠,感激她对这个家庭的付出。

王朝云:腹心相照,茫茫人海里的知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爱王弗在于情窦初开、才华相通,爱王闰之在于温柔体贴、长久陪伴,爱王朝云则是因为懂自己。王朝云,钱塘人,因家贫,自幼做了歌妓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任杭州通判,一次宴饮,认识了气质出众的王朝云,先是赎回家给王闰之做丫鬟,后被贬黄州时娶她为妾。王朝云比苏轼小26岁,但仍比苏轼先离世,死于惠州。在苏轼的妻妾中,朝云虽出身不高,却是最懂苏轼的。苏轼有建功立业之志,然而多次卷入党争,几经贬谪,不免心有愤恨。一次,苏轼指着腹部,问妻妾与家中仆人:“这里面装着什么?”答案有见识、文章等,苏轼皆否定。朝云道:“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另外,苏轼所作之词,朝云能领其深意,并转化为歌声。比如演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时,“歌喉婉转,泪满襟衫”。这位知心人,陪伴苏轼二十三年,苏轼爱慕万分。三位伴侣中,苏轼为她写诗词最多,其中有一首《悼朝云》言:“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面对朝云的早逝,苏轼哀怨世上无千岁药,只有通过念经礼佛来悼念亡灵,伤感于今生情谊乃续前缘、断后缘,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念与悲痛。(文/王倩、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