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紧缺,割下敌军通讯电线用来造子弹。

张言善:1944年,割电线,电线是铜的,你背着一捆铜线,能武装一个野战军一个连,一个地方军的一个营,造子弹。

粮草告急,积极动员村民筹粮腌咸菜。

张言善:在三合山战役中,因为我是中国共产党员,所以我积极地筹备粮、菜供给解放军,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最后胜利了。

退休在家,笔耕不辍书写革命一生。

张言善: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还要写出第四部书,献给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

打开时光的记忆匣子,那段被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峥嵘岁月,在张言善老人娓娓的叙述中,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1926年12月,张言善出生在贫困落后的平度窝铺村。因为父亲略通文墨、思想开明,张言善得以上了三年的私塾,堪称村里的“小小先生”。

识文断字的张言善,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对当下的社会现状产生了不满:为什么善良本分的乡亲们,要饱受压迫剥削?为什么他们整日辛勤劳作,仍旧常年吃不饱穿不暖?

直到1944年,八路军来到窝铺村召开了第一次全民大会,张言善才找到了答案。在这次会议上,从小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压迫下的张言善,第一次感受到了八路军对老百姓亲人般的关爱,这深深地触动了少年的心。而在随后与八路军战士的接触中,他逐渐接触了先进的革命思想,不仅成为一名民兵,还参加了村里的青救会。当他发现八路军弹药十分紧缺的情况后,就和父亲想方设法寻找造子弹的原材料——父亲去集市买铜,张言善的目光则锁定了敌人的通讯电线。割断这些铜制的通讯电线,既能拿到造子弹的原材料,还能毁坏敌人的通讯设备,简直是一举两得!

张言善:1944年,割电线,电线是铜的,我父亲也去街上买。两个县组织起来把这个高密胶州通讯队的铜线就是高压线割断,电线一捆50斤左右,盘起来就放在破布里缠起来就背着。你背着一捆铜线,能武装一个野战军一个连,一个地方军的一个营,造子弹。

头脑灵活听指挥,又肯带头往前冲,因为表现优秀,每次都能很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经人介绍,1946年12月,张言善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张言善革命的劲头更足了。他不仅第一个报名承担了支前粮保工作,还积极动员村民加入革命工作:想要翻身成为真正的主人,得靠咱们自己!

张言善:我这个入党时间是那会还在平南县的时候,1946年12月上旬。那会我们那个村400来户,3个党员。当兵的、参军的、参政的一个没有。我就带头,他们就下去动员。粮保工作我就报名了,报名的人很多,经过研究批准了四个,就让我领队。他们都不知道,其中就我是党员。

筹粮工作要统计,离不开一手好算盘。张言善读过三年私塾,又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会点儿珠算加减法,但他深感不够。为了更好地统计筹算粮草数目,张言善开始自学珠算。父亲会的,就跟父亲学;邻居家大婶会一点儿,也请过来当老师;两位“老师”都不会的除法,那就靠自己钻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言善不仅学会了乘除,还自己总结了一套运算法则。

张言善:1947年4月7号参加县支前指挥部第一粮站学习。在那里学习的时候,两个人就成立了一个临时支前粮站,我当会计,支援山东大会战。我父亲就学过算盘,我就也开始学珠算。我那个胡同里有个妇女也会算盘,她当个业余老师。我研究以乘代除,归零乘除。

1947年,三合山战役打响,前方战线粮草告急,在支前粮站工作的张言善立刻展开了筹粮囤菜、支援前线的工作。一听说是给解放军筹粮,村民们都积极响应,纷纷主动拿出自己家中的余粮,交到支前粮站。张言善回忆说,才短短几天,他就筹集到了足够的粮食。将站内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他马不停蹄地把粮草运至前线。

张言善:三合山战役,供给粮食。到了最紧张的时候,吃不上饭了。因为我是中国共产党员,积极地筹备粮、菜供给解放军,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最后胜利了。

粮草终于送抵前线,张言善刚准备松口气,又发现由于物资匮乏,战士中间出现缺盐缺碘的问题。解放军战士在前线为了我们老百姓拼命,我们怎能让战士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倒下!张言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就动员乡亲们腌咸菜,统一送到前线去。

张言善:农村有地瓜、咸菜,我就在周围下通知抽一部分咸菜,让八路军就着庄户人做的那个酱吃。可受欢迎了。最后这个战役胜利了,奖励了我两把捷克式枪,一支枪给了大约200发子弹。三支枪,区委一支、区公所一支、粮库一支。还有给你看看战利品,20来块巧克力,还有就是一大盒火柴。这都是胜利品,我觉得很光荣。

“党恩似海,受益终身。”入党七十多年来,张言善一直将党的章程、党的纲领视作人生的引路标,一丝不苟地工作着,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张言善心里装着的,仍然是一个“党”字。他告诉我们,自己目前正在创作第四本书,他要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他一生的信仰,传承革命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张言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党,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始终以人民为主,为的是今后过上好日子、到达共产主义社会。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还要写出第四部书,献给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

文/王淑媛

图/曹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