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时,董事长陈虹的这句华为“摄魂”论引发大讨论。

此前,作为国内巨量级的车企集团,上汽集团在新造城运动和各大汽车品牌频频发力智能驾驶技术之际,因“守旧”而屡被诟病。陈虹也遭遇过股东关于上汽股价长期没有起色的质问。

面对陈虹的“摄魂”论,一些企业人心里不禁喊出:瞎说什么大实话!

这让大王想起某年去一家从事量子通信技术研发的集团采访,看到一进门的大展厅里,罗列着产业链上的合作方名字,通信厂商有不少,唯独缺少“大牛”华为。有人问,设备商方面没有与华为合作吗?该集团的人哑然一笑说,有了华为,还能再有我们什么事吗?

在场的人也都“会心”一笑,无需再解释和讨论。

显然,对于已经数次公开声称不造车的华为,车企显然仍无法放下戒备。毕竟华为十年前坚决表示过绝对不做手机,但现在已发展成了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无论是表态拒绝合作的上汽,还是已经与华为展开合作的诸多车企,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即华为未来有可能亲自造车。届时,如果华为自动驾驶系统持续外供,车企产品与华为汽车相比将没有明显亮点;如果华为造车后系统停止外供,则车企面临“卡脖子”的风险。

据媒体分析,此前北汽极狐、小康赛力斯、长安和广汽等已经和华为深度手拉手的车企中,北汽极狐、长安及广汽与华为的关系有点像英特尔和PC企业的“Huawei Inside”但又超越了“Inside”,更接近联合开发。塞力斯则整体采用了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华为智选”,又因入选“华为智选”的车型还可在华为强大的销售链中销售,塞力斯被视为主动交出了“灵魂”的一个案例。

但车企显然都想把灵魂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经济观察报近日采访的一个车企项目主管称,“核心技术肯定是保密的,尤其是像底层的、跟华为无关的一些数据,车企是不会释放的。而在实车验证环节,华为的自动驾驶最开始时是打包好的,也需要释放一些接口用于系统搭载等。”

言外之意,彼此合作意愿和防范意识都很强。以自身情况和市场目的,不同企业会与华为谈一个不同深度的合作。

也有业内人士称,在华为与车企以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合作中,如果车身中的传感器收集得来的素材经过华为核心算法的处理,那么该数据属于华为的知识产权。这意味着,即便华为没有自己造车,但也可以通过合作大量收集包括道路环境数据在内的海量数据,为其研发智能汽车提供支撑。

这难免让合作企业有点细思极恐。

此外,华为“摄魂论”引起热议的不只是汽车业,还有与华为深度合作过的各个行业,也在私下泛起了对华为狼性文化的再度热议。

尤其是与华为紧密联姻的电信运营商,连一线部门自己都私下坦言,从建网到运维,中国设备商们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让运营商自己的人能力逐渐退化,甚至一些2B的运营商品牌云服务,实际上也约等于华为云(从技术到服务),至于运营商是否还保有自己的灵魂,似乎从未有人高声提起。

但该反思的,其实并不是华为,不是嘛……

滴滴风暴:25个兄弟被严查,“一个都不能少”

滴滴风暴:25个兄弟被严查,“一个都不能少”

美国上市、中国遭禁、违规被查、支付被限……

这一周,滴滴的风暴一直在持续。

别的暂且不表,单说国家网信办于这周五公布的“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也足以让人惊呆。

不给个列表,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滴滴的“全家桶”还有这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再一次说明,除了国企,任何行业的企业一家独大都不是好事。

此前一个又一个网约车公司被滴滴收纳旗下,合并成最终的巨无霸,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掌控国家大量道路数据,其数据的安全性就空前高了起来,而对用户信息的违规、过度收集则比一般企业性质严重更多。

在用户数据方面,普通人注册成滴滴用户必须填写很多个人信息资料,通常什么时候用车,常去哪些地方等,加上滴滴全程车内摄像录音,日积月累就是庞大的数据库,再通过智能算法,就能完全掌握个人信息情况。

且滴滴具有强大的地图导航功能,滴滴司机每天的行程路线和道路信息都会有海量积累,这些信息可以构成一幅庞大的智能地图信息系统。

这些数据被过度收集,甚至面临安全隐患,那意味着多大的风险,普通人几乎想象不到。

现在,包括滴滴在内,近期国家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严查和治理,也可以看出几个信号。

一是意图借美国上市做大体量的互联网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意识到,发展壮大可以,但资本手段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资本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否则在中国很难有市场。

二是从近几年网信办对各类APP的审查和整改措施看,如果互联网企业无法保证合理获取用户数据,且能保证这些数据安全性,就很难再顺利走上上市之路。说白了,用户数据安全已成根本问题。

三是历经过前期国家对各类APP和移动新业务发展的放手,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的迅速发展让全中国走入无现金社会的业务,确实受益于前期相对放松的监管。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互联网行业严监管时代已经来临。

这对于互联网平台越做越大的现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顺便大王还想说,坏问题,要严管。好内容、好服务,也要支持。

除了数据安全,什么时候中国网民可以正确对待互联网内容的有偿服务,为必要的内容和服务合理付费,更将有利于让互联网发展普惠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