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一支融合了医疗、法律、物业管理等服务于一身的志愿者团队诞生在了周家桥街道杨家宅居民区,取名“夜门诊”。

此后的108个月里,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们总能在每月20日这一天的晚上6:30,准时来到居委会,在各自的“诊位”上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帮助居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疑难杂症。

春去春来,岁月往复,不知不觉中,他们慢慢变成了李家爷叔心里的“自家人”,张家阿姨口中的“主心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诊近20年,成为居民“贴心人”

准确地说,陆医生是杨家宅夜门诊的“顶级元老”,因为早在2002年,在工厂医务室任医生的陆医生便已在杨家宅开展义务医疗咨询服务。

陆医生是一个热心肠,就算在路上碰到看似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她也一定会停下脚步,上前询问一二。正因如此,当被杨家宅居民区原书记问及,是否愿意每周四晚上抽出一个半小时为居民区有需要的老人免费量量血压时,陆医生想也没想地答应了,尽管那时除了要兼顾本职工作,她还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

虽然是义诊,而且工作内容单一,但陆医生一点不含糊,用专业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咨询的居民。如今的她更是居民的“贴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年,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每周四都会准时出现在我的义诊上,测量完血压后就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只要没有居民来,他们便会和我唠唠家常。”陆医生回忆道。

陆医生清楚地记得,她和这对老夫妻的初识,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由于测量血压时需要脱掉外套,但老夫妻由于年龄大,行动有些迟缓,而当时等着让陆敏测量血压的居民很多。两位老人不觉有点慌张、忙乱,看到面露尴尬的老人,陆敏立马站了起来,顾不得取下听诊器,便开始帮助老人脱下外套,并不断地安慰他,“不着急,不着急,您慢慢来。”

正是这句不经意的劝慰,让两位老人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心。陆医生后来了解到,独自生活的老人平时没什么人说话解闷。于是,陆医生对待每次的聊天都格外“上心”,除了听他们倾诉,更是担当起了老人的心理疏导员。

青年律师驻守,践行心中使命

小雨淅沥,蒋振伟匆匆将还没有完成的上诉材料塞进包中,便冲出了办公室。如今,身为信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无论工作再怎么繁忙,依旧会准时、准点地出现在杨家宅居民区居委会里。

2012年,刚刚毕业2年的蒋振伟通过长宁区司法局了解到了“法律服务进社区”项目,便义无反顾报了名。

一转眼,蒋振伟来杨家宅9年,无论是法律咨询还是普法讲座,但凡“法律夜门诊”的志愿服务,蒋振伟都精心准备,亲力亲为,对于社区居民,他一贯秉承着“劝你不要打官司的律师才是好律师”的宗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他都会事先了解清楚当事人的家庭和经济情况,为给居民指出明确的意见和处置方案,让居民用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合理的结果。

时间久了,“法律夜门诊”慢慢成了“夜门诊”志愿队的品牌,口口相传,附近小区的居民也都慕名而来“求医问药”。

“前些年,附近居民区的孙女士到菜市场买菜,由于菜市场内地面潮湿,孙女士在行走过程中不慎滑倒在地,股骨因此受伤。经过多次与市场协商无果。迫于无奈,孙女士便来我们法律夜门诊寻求帮助。”蒋振伟回忆道。

蒋振伟在初步了解案情后,陪同孙女士家人到菜市场实地考察和现场走访,发现场地湿滑,既没有防滑措施,也没有警示标志。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蒋振伟认为,菜市场的管理者应当在其责任范围内向孙女士承担赔偿责任,并亲自陪同孙女士一同前往菜市场管理公司协商理赔事宜。最终为孙女士争取到赔偿款。

截至目前,“法律夜门诊”已累计接待咨询居民600余人次,参与化解多起纠纷,涉及婚姻、债务、继承、家暴、工伤认定、房产等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夜门诊就像我小孩一样,看着他逐渐成长,看着它帮助到越来越多有需要的人,我觉得很欣慰。同样,我也很感谢居民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用心地坚持和守护,才让我们有机会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蒋振伟说。

同样深有此感的,还有杨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紫艳。她说每一位团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视“夜门诊”如一种责任担当,用心地坚持和守护着每月一次的服务。

“润物细无声,9年来,我们的夜门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沁润着居民的心。”

图片来源于杨家宅居民区

文字:朱文轩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