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现代火箭的直径实际上是由古罗马的马屁股决定的,因为当时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马车的宽度,马车的宽度决定了道路的宽度,进而是隧道和桥梁的宽度等等,最终影响到了需要依靠道路、隧道和桥梁运输的火箭的直径。这种因为传统、习惯而影响到现代产品的例子很多,例如我们的电脑中就有不少别扭的设计也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最熟悉的键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QW开头的字母键排列模式与字母表的顺序完全无关,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肯定很别扭。这是因为最初的键盘是用于打字机的,为了避免一些单词中常用的连续字母快速打出时打字杆纠缠在一起,就得特意分开它们的距离,重新排列按键,于是采用了这种顺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很多西方国家很早就普及了打字机,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顺序,因此在计算机出现后,键盘也沿用了打字机的布局,甚至连交错布局都延续下来了。虽然之后也出现过一些更符合人体工学和快速输入的新布局,但习惯已经积重难返。甚至到了手机端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理论上效率更高的软键盘设计就替代不了传统的九宫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键盘的伙伴鼠标也是这样,它的传统样式是“趴”在桌面上的,而不是更适合人体自然角度的竖直抓握方式。这也是因为其开发初期的小盒子造型使得用户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模式,竖直抓握设计反而成了异类,需要重新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个小伙伴们可能想不到,而且至今都造成实际麻烦的“马臀效应”就在大家正盯着的显示屏上,特别是电脑的显示屏。显像管屏幕时期的各个像素是用一个电子束横向一个个扫描来激活,才能发出适当的亮度,呈现出适合的色彩。然后这样一行行地向下扫描,最终展现出整个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扫描方式在图像数据快速更新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刚扫描更新完第n幅图像的上半截,第n+1幅图像就到了,于是继续向下扫描更新图像时,实际上显示的是n+1幅图像的下半部分,两幅图像间变化的部分接不上,就叫图像“撕裂”了。我们常说的G-Sync一类图像稳定技术,就是解决图像撕裂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伙伴们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地方吗?没错,咱们现在用的可是液晶显示器(LCD),不是大脑袋的显像管显示器(CRT)了。不过因为显示机制的延续,我们用着没有电子束扫描线的显示器,却还得遇到当年电子束扫描显示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看似不合理,其实渊源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键盘的输入键(Enter)在老用户、老教材中可能被叫做“回车”,就同样是打字机功能叫法的延续;还有如Windows将A、B盘符留给早已淘汰的软驱、有些开发软件基于“原始”显示器宽度的80个字符命令/代码限制等等。了解了这些,下次再看到电脑“脑残”设计的时候,小伙伴们大概能释然一点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