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稷称王,芈八子成了宣太后,铁腕平定了季君之乱,却也杀的秦国朝堂血流成河。

秦国之外,新兴的赵国虎视眈眈,秦昭襄王刚刚上位,便面临如此内外交困,又该如何破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从秦昭襄王初年的一场人事变动开始说起。

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秦国左相樗里疾、右相甘茂竟然集体去职,接替他们的是向寿和公孙奭左。

不久,樗里疾复相,然而垂垂老矣的樗里疾在昭襄王七年就逝世了。

而此时,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分别接替了他们的左右相职务。

这看似是新王登基后的一场普通人事调整,但事实上,这背后的故事颇为耐人寻味。

我们以甘茂为例解读一下。

甘茂罢相后并没有留在秦国,而是逃到了遥远的齐国,据他自己说,逃难的原因,是担心受到向寿和公孙奭2人的政治迫害,在此之前他已经被多次进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茂担任秦相多年,朝野敬畏,向寿和公孙奭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能成功把他挤下去呢?

公孙奭的身份,大约是秦国宗室。

而向寿的身份更不简单,他与接替樗里疾和甘茂任左右相的魏冉、芈戎2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宣太后的娘家亲戚。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这场人事变动的背后,是宣太后让他的娘家亲戚们,接替樗里疾和甘茂,主政秦国。

而他的这群娘家亲戚,加上宣太后的两个儿子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便是我们所称的“楚系集团”。

季君之乱中,秦国宗室和大臣多被屠戮,秦国朝堂上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而秦国宗室又普遍不怎么支持嬴稷这位少年新王。

现在起来,宣太后的破局办法,便是让她的这群娘家亲戚来掌控秦国朝堂,填满这个权力真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数年之间秦国朝堂被楚系势力填满,为何在位的秦王嬴稷,却没有采取措施抑制这一趋势呢?

翻开史书记载,我们发现,上面普遍这样写着,因为“秦王年幼”,所以,秦国大政掌握在其母宣太后的手中。

那么,问题又来了,根据年龄推断,嬴稷称王之时,已经19岁。即使到今天,这也是一个成年人了,更何况先秦时,人们普遍早熟。为何各种史料都异口同声地说,19岁的嬴稷”年幼”呢?

答案很简单,宣太后摄政,并非真的因为“秦王年幼”,而是因为秦国宗室对普遍反对嬴稷即位。

而嬴稷早年又没有得到王储应有的培养和教育,国内人脉也很稀薄,难以应对这样复杂的局面。宣太后站上前台,也是时势使然。

而母亲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的王位更加稳固,为自己的王冠上增加筹码,所以,嬴稷不仅没有反对,还大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楚系集团得以成功上位,除了宣太后个人的手腕和能力,另外一个人也发挥着的功劳。

这个人就是楚怀王熊槐。此时,他也正关注着秦国政局的变化。

在我们的印象中,楚怀王被张仪诓骗在先,被秦国扣押身死在后,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事实上,楚怀王并不昏庸,或许只是不够狡猾而已。

《战国策》中记载了这件事的起因。

秦使者入楚,楚怀王看到秦国乱局,便想趁机扶持一位亲楚的秦相,因此询问大臣范环的意见。

而范环引用越国的例子向怀王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昏庸的秦相、一个动荡的秦国,才会更有利于楚国。

于是,顺着这条线,子彧发现,前面提到的甘茂被公孙奭、向寿进谗而不得不出国避祸这事,背后的黑手竟然还有楚怀王。

不仅如此,楚系集团的早期成员,向寿、芈戎等宣太后的楚国亲族,竟都是楚怀王主动寻找并送往秦国的。

在双方的各怀鬼胎之下,昭襄王初年,楚系集团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秦国朝堂上最大的势力集团。

而秦国政局,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历代秦君和秦王的权力基础,都是以嬴姓宗室为核心,其他大臣为辅助;但从昭襄王及以后,秦王权力基础的核心,却是楚系集团以及和楚系关系密切的那些嬴姓宗室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政局在宣太后这群高质量的娘家亲戚帮助下很快稳定了下来。而秦国朝堂上的庞然大物,楚系集团,也就此正式成型。

然而,嬴稷一天天长大,渐渐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不凡资质;虽然被严重削弱和打压,然而秦国宗室并没有完全倒下,并日渐团结在嬴稷的周围;另一边,帮助宣太后一手建立楚系集团的楚怀王,也在幻想着自己的投资回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楚系集团很快就迎来了新的挑战。那么,楚系集团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我们下期再聊。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