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尘外 听之以心

——由大石先生《尘外》想到的

文/陈平

凤城唐山有一间书房,叫桴岛;桴岛书房有一个展事,名“尘外”。这个空间,乍看凡而素朴。展览,也是水墨无华。

桴岛书房,置身喧嚣市井间,充之书册,书画布展,以待宾朋。尘外,风清茶好,静待午后时光,集各方贤士大雅。

夏至后,明窗静几 ,兰香竹翠,翰墨盈墙。大石先生的《尘外》个展,应时而成。书画,当静观,天地宇宙,空间时间,”空”为万有之始,万物生生不息。老庄认为宇宙万物浑然一体,相合于道,这也是中国画艺术的至境。

中国画讲究“留白”,“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是作者的心声,自然写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留白之美,在有无之间。虚实之境,在画外之韵,在于“生无穷之情。

中国美学强调,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这恰好让人去联想、去补充。画之不足,诗文补之。诗书画印尽在一纸笔底风情。

大石先生诗文书画,似淡实浓,用笔温润苍茫。先生爱树石,喜花鸟,笔墨由心,或笨而不巧,或呆而不华。他在《搜山记》中说,“家山常入眼,濡水可濯足”,一草一石一花一鸟能见先生曰常。文中有一副自撰联:

千仞胸襟都来林下,

四时风雨半入山房。

大石山房是先生书的房,游历之余,常在书斋卧游俯仰,一年四季读书画画物我相照。

先生作文《书房 心房》,文中说:“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若得春秋在心,必自读书中来。而心灵里的书房,在江湖,在魏阙,在古时,也在今日。”这或许是这次展览的源头动力。

大石先生曾主持文化丛刊《中国书房》的创编,也曾参与多种图书编辑,他每每用心编辑印制自己的诗文和书画图册。

去年,作了一个展,出了一册书,《鉴己》,很好。这次个展,又推一册,《尘外》。两册图书,成了姊妹,成了诗文书画合集。请汪为新先生为展事与书册题写的书名,由私享书坊设计出品。

《尘外》,在装桢上,与《鉴己》有所不同,页码减了,却是布脊软精装,颇堪把玩鉴赏。

从创作的角度看,作者将艺术视为沟通自己和鉴赏者对象的通道;从鉴赏的角度看,鉴赏者在创造者作品中,豁然之间,或许会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一个展,一册书,如一场相逢。

大石先生说,“心量与眼识,才情与志趣,才是文字与笔墨的底牌”。要“与古为徒”,养浩然正气,要将人格、心性修养参透在笔底。

中国书画上可接千古先贤,可得笔墨之机,亦可研象外之趣。书画笔墨背后,屹立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而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是做人与做事,皆关乎一个人心性的修养。

对于爱艺术的人,对于读书人,旧事每能频相忆,新书聊可佐盘桓。

能来展厅者,可盘桓一段时光,共叙岁月幽情。而一册《尘外》在手,心与心,心与时空,也可交好一回。

愿我们不负这个夏日。

辛丑夏至后两日于平庐

-实拍书影-

私 享书坊

精 品 制作

《尘外》

作者:刘大石

出品:桴岛书坊

出版策划:私享艺术

装帧设计:私享书坊

开本:16开 页码:112P

装帧:布脊锁线 180度展开

出版时间:2021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