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了马斯克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思想体系,详见:《设计未来工程师:伊隆-马斯克的目标和思想体系》。这一篇讲马斯克的一些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一、抛开束缚去设计

在马斯克的启发下,特斯拉设计团队有一些工作原则,第一原则:抛开束缚的思考。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创造或创新,就要从头开始。不要因为别人都在做而接受任何想法、实践或标准

例如,如果你想制造一辆卡车,那么它必须能够可靠地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到另一个地点,而且你必须遵循现有的物理定律。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包括政府规章制度。

只要你记住,目标不是改造卡车,而是创造最好的一辆,不要在乎它是否类似于过去的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吉伦解释了卡车背后的想法:“我们在想,‘人们想要什么?他们需要可靠性。他们想要最低的成本。他们想要舒适的驾驶体验。“所以我们重新设想了卡车的定义。”

马斯克在谈到早期设计的特斯拉时说:“人们说这是不可能的,骂我我是个大骗子。但是我造出一辆可以开的车。这又不是什么怪兽。这是真的车,你可以开起来看看。它很棒,你怎么能否认?”

正是基于“推倒重建”的思维方式,特斯拉汽车才能在汽车界撼动燃油车的地位,成为新能源车的标榜

二、科学的方法

马斯克能够比其他人更客观地看待一个行业。当人们对一些事物的观念一旦成型,即使面对相反的事实也很难改变,这是人之常情。

“这是非常不科学的,”马斯克说,“有一种叫做物理学的东西,这是一种科学方法,对于找出真相非常有效。”

科学方法,是马斯克在被问及他是如何想出一个主意、解决一个问题或选择创业时经常使用的一个短语。以下是他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定义的科学方法,基本是马斯克的原话:

1、提出一个问题。

2、收集尽可能多的证据。

3、根据证据研究出一些公理,并尝试为每一个公理分配一个事实的概率。

4、得出一个中肯的结论,以确定:这些公理是否正确,它们是否相关,它们是否必然导致这个结论?并且以什么概率?

5、试图反驳这个结论。寻求其他人的反驳,以进一步帮助打破你的结论。

6、如果没有人能使你的结论无效,那么你可能是对的,但你还不一定是对的。

“这就是科学的方法,”马斯克总结道,“对解决棘手的问题真的很有帮助。”

但他说,大多数人不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工作。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并无视反驳的观点。他们根据别人正在做什么和没有做什么得出结论。

“除了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他继续说。“我一直这样告诉人们。我并不是想做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家,现在大家都是关注娱乐和游戏,迟早有人(因为气候变化)失去一只该死的眼睛。几乎每个在科学界的正常人都赞同(气候变化)这种观点。”

“特斯拉的根本目的,或至少说我的动机是,”马斯克用他结结巴巴的声音解释道,“是为了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到来。所以我才开放了专利。这是更好地向可持续能源过渡的唯一途径”。

三、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次会议上,马斯克问SpaceX的员工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员工用车从停车场移走,并开始挖公司隧道的第一个洞。员工的回答是两周时间。

马斯克问了为什么,当他收集到必要的信息后,他总结道:“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看看从现在到周日下午,一天24小时不停地跑,我们能挖的洞能有多大。”

不到三个小时,汽车就没了,地上就开始挖了一个洞。

然而,马斯克的产品经常超出原定的最后期限才发布。跑车、S型车和X型车都被推迟了原定的生产时间,而预订人数将近50万人的model3也同样推迟。原因有很多,但马斯克总结道:“做好事迟到总比做坏事早起好。”所以,可以期待马斯克完成任务,只是不能按时完成。因为如果他做不到,他就不会假装做不到。

四、尽力提高行业标准

记者问他怎样才能有效的沟通?

“我认为要准确地说出事实,真实和准确。我一直告诉人们,‘你不必猜我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我说的话就是我的意思。'"

在某次,记者旁观了SpaceX工程团队的周例会,8位专家围坐在一张高靠背的红色椅子上,用PowerPoint向马斯克展示了火星飞船的最新设计。马斯克听取了航空航天专家在技术细节上的设计,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确保它看起来不要太丑或什么的,”他针对某一点设计说道。然后总结:“这一次的美学设计不够好。它看起来像一只吓坏了的蜥蜴。”评论时也少不了典型的马斯克式的玩笑,”当你能活着登陆火星时,你会希望烦人的事情足够少。”

总的来说,马斯克的产品设计要求是:

首先,事情必须是有用的、合乎逻辑的和科学上可行的。

然后,他希望在各个层面上提高效率:想一想存在着大幅度的提升空间的情况下,人们会接受什么作为行业标准?

马斯克努力使最终产品美观、简单、酷、光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马斯克讨厌接缝。特斯拉还会做一些有趣的个性化设计。比如一般音量格数是10,特斯拉音响系统的音量是11,是为了向电影乐队Spinal Tap致敬。

下一篇将会讲马斯克的家庭和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