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唐太宗李世民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然而身为九五至尊,李世民却十分“害怕”魏徵,不仅因为魏徵善于直言进谏,而且他根本不给皇帝面子,两人的交锋常常以唐太宗认错道歉为结局。虽然这位直臣经常让唐太宗丢面子,但魏徵的胸怀大志与不畏强权也让他成为了唐太宗的股肱重臣,甚至在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万分,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然而没过多久,愤怒的李世民亲手推倒了魏徵的坟墓,这对君臣之间有着怎样相爱相杀的故事呢?

一、颇有才智,未雨绸缪

魏徵虽然状貌不逾中人,但颇有才智胆识,曾经向割据群雄之一的李密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不过魏徵也没有离开。当时的瓦岗军内有两大巨头,一是李密,另一人是翟让。翟让是瓦岗军的创始人,眼见李密依附着自己屡破隋军,声望一天比一天高,翟让也动了杀心,但还没进行谋划,反而被李密杀害。夺取绝对领导权的李密接连与隋将王世充作战,数次将其击败。众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唯有魏徵头脑清晰,他一眼看出了此时的李密被骄傲蒙蔽了双眼,后患无穷,“密虽据仓而无府库,兵数战皆不获赏,又厚抚初附之兵,由是众心渐怨”,但位卑言轻的他无法进谏,只得向李密的长史郑颋进言,但被认为是老生常谈,还遭到了郑颋讥笑,魏征大怒,拂袖而去。后来王世充卷土重来,李密果然大败,魏徵也随李密选择归降。

然而魏徵归唐没多久,就被另一个割据称王的窦建德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后来秦王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战败,魏徵得以再次入唐,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座上宾。虽然李建成也很有能力,但相比于屡立战功的李世民还是有所不足,于是魏徵建议李建成请战立功,并大败突厥军。然而在残酷的夺位战争中,李建成还是输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知道魏徵有才,便亲自召见他,还生气地责备魏徵:“尔阋吾兄弟,奈何?”众人都为魏徵捏了把汗,但见他从容不迫说:“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这番不畏强权的发言不仅保住了魏徵的性命,还让他成为唐太宗的第一诤臣。

二、刚正始终,君畏卿嗔

唐太宗李世民刚继承皇位,励精图治,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把魏徵召到卧室里询问得失。魏徵也言无不尽,前后上谏两百多项,唐太宗都欣然应允。“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然而受到重用的魏徵也遭到了他人的中伤,被诽谤说包庇自己的亲戚,虽然查无实据,但唐太宗还是想借此敲打一下魏徵。“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没想到魏徵并不在乎这些谣言,而是用一番肺腑之言打动了唐太宗:“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对于其他皇室成员,魏徵就更不含糊了,长乐公主深受唐太宗钟爱,在她出嫁的时候,唐太宗准备的嫁妆其礼数加倍于永嘉长公主,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仅有魏徵坚决反对,“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唐太宗将此事告诉了长乐公主的母亲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扬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像这样刚正不阿的事情,魏徵还做了很多。

对于这位不讲情面的,唐太宗起先还能胸怀大度,但时间一长自己也顶不住了。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稀有珍贵的鹞鹰,在逗玩的过程中远远看到魏徵走来,害怕唠叨的唐太宗赶紧将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徵也是坏心眼,故意侃侃而谈,结果鹞鹰最终闷死在唐太宗怀中。还有一次,唐太宗准备好去南山游玩,后来取消了,魏征上坟回朝后听说了这个事,于是问唐太宗原因,没想到听到的回答是:“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正直且爱唠叨的魏徵就连唐太宗也惧怕不已。

三、善始善终,身后之事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唐太宗任人廉能,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开创了广为传唱的贞观之治。贞观十二年(638),眼见国家一片繁荣,加上皇孙诞育之喜,唐太宗大手一挥,“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宴五品以上于东宫”,还亲自解下佩刀赠给魏徵,“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没想到魏徵此时依然没有消停,面对奖赏,他不为所动,上奏《十渐不克终疏》,归纳出唐太宗渐不克终的十条,劝说唐太宗要善始善终,太宗认为“深觉词强理直”而欣然接受。

贞观十七年(643),魏徵病逝,唐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还下诏厚葬魏徵。然而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而拒绝了皇帝的好意,于是唐太宗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四。然而因为太子李承乾谋反之事,侯君集、杜正伦受到牵连,此二人都曾受到魏徵的推荐,因此唐太宗怀疑魏徵也参与其中,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推倒了魏徵的墓碑。后来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怀念魏徵之功,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重立墓碑。

“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唐太宗李世民敢于起用魏徵这类“敌人”的手下,足以证明其年轻时候的豪迈气概和宽广胸襟,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虽然对魏徵听之、信之,但批评多了,唐太宗也不好受,再加上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让已经步入老年的唐太宗更加痛心疾首,怒气上头的他做出了冲动的举动。想必时候唐太宗也是懊悔不已,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重新扶起了魏徵的墓碑,也为这段君臣佳话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