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语彤

编辑/大风

一夜之间,手机APP的开屏广告似乎都“消失”了。

近日,有部分细心的网友发现手机在打开APP时,开启速度十分流畅,且界面干净清爽。原来是少了样深恶痛绝的东西——开屏广告。点开淘宝、京东、美团等常用手机APP,原来的开屏广告位全被应用商的slogan图片所取代,清爽美观且不卡顿。

开屏广告哪去了?这一功劳得感谢工信部。7月8日,工信部发布大力推进APP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整治的公示,并点名百度、阿里、腾讯等68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开屏广告不知何时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变成狗皮膏药般的存在。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瞒天过海、诱导点击暗度陈仓,而事实上,开屏广告也仅是“冰山一角”。

开屏广告的“心机”

开屏广告的“心机”

不知从何时起,用户打开手机APP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软件界面,而是开屏广告。

占满整个手机屏幕的开屏广告,关闭键却小到看不到,更有甚者连“跳过”的选项也不给。比手指头还小的按钮,让用户一不小心就点到广告链接,强制跳转至其他手机APP。还有伪装成其他具有诱导性的页面,例如“点击即可免费领取”、“有版本需要更新”、“您有一条未读消息”等字样,再配上虚假的按钮,吸引用户点开广告。

可以说,这些开屏广告牢牢把握住了用户的手机使用习惯,深谙广告推流之“道”。

投广告的商家是开心了,但苦的却是用户。除了防不胜防的广告推荐,开屏广告有时还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一位新浪网友吐槽道:某天晚上,他迷迷糊糊点开微博,被SK-II的开屏广告给吓醒了。

据悉,该开屏广告的页面是一个动漫形象的人物,人物的整张黑脸占满屏幕并张大嘴巴。半夜在精神比较脆弱的时候刷到这样一张大脸,恐怖效果直接翻倍。

开屏广告的存在,对于手机APP用户而言有弊而无一利。

整治开屏广告,或许是个开端

整治开屏广告,或许是个开端

整改公示推出后,大部分用户普遍反映软件的使用感得到改善,广告确实少了,但也存在不少“漏网之鱼”。

淘宝作为示范案例,点开APP后仅只有淘宝的标志,达到了完全无开屏广告的要求。

经记者测试发现,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QQ音乐、知乎等多家常用APP点开后,会随机出现静态和动态广告。整改更多的是规范了开屏弹窗信息呈现的方式,有了较为明显的跳过按钮,并未实现完全的无广告。如此看来,整治开屏广告任重道远。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工信部整治开屏广告似乎在传递一个讯息,手机APP上的多种形式的广告整治正在逐步推进。根据,公告显示下一步工业部将继续把整治APP侵害用户权益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举措。

按照公示上的信息来理解,只有涉及到侵害APP用户权益的不正当行为都会收到整改。

今日,人民日报发布“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该治”一文,文章中指出手机广告存在虚假信息诱导点击、滥采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某些手机APP广告还涉及侵犯用户权益。

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你的手机变得格外懂你?连你平常想买啥,想吃啥都清楚,这都是APP在窃取你的隐私。

“我最近想买个包。”这句话出现在你与朋友的对话框中,却被APP给“偷听”到了,于是开始给你反复推荐各种款式包包的广告。无孔不入的用户信息获取,用户个人隐私如何来维护?

手机APP广告乱象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权、安全保障权、知情权。要如何整治,还是一步难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