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7月14日电 (记者 刘锡菊)14日,“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报告(2021)”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式发布。该报告显示,2020年,中俄贸易指数总体保持稳定态势,达194.06点。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全球最大的邻国,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具典范的一组双边关系。“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报告”以中俄两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可量化的指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准确反映中国以及中国各区域对俄贸易的往来情况,科学监测双边贸易发展水平和趋势。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研究出品,学术支持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等。

“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运行结果显示:近年来,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持续优化,迈上新的台阶,“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日益凸显。2020年,中俄贸易指数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中俄贸易指数、进口指数、出口指数分别收于194.06点、220.59点、171.00点,同比增(减)-2.73%、5.14%、-5.10%,较基期分别上涨94.06%、120.59%、7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正式发布。 孙汉仑 摄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持续改善,在轻纺、资源等大宗商品贸易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显著提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正逐年上升,中国对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实现双增长。两国双边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发展态势趋好。

东部10省市对俄贸易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2020年对俄贸易指数达185.45点,创历史新高,对俄贸易额占中国总额的近70%;中部6省对俄贸易指数上升态势明显,2020年同比增长17.41%;西部11省区市对俄贸易指数、进口指数、出口指数均保持约30%幅度的增速;东北4省区对俄贸易指数收于168.21点,同比2019年下降18.50%。东北地区多为资源型、重化工企业,对俄贸易保持着长期紧密的联系,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口岸作用弱化,加上自身产业结构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体对俄出口贸易竞争力明显下降。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是重中之重。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栾志成致辞时表示,哈尔滨市在对俄开放合作方面从思想、思路层面不断破题,对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已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哈尔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哈尔滨正以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形象走向世界。哈尔滨作为对俄中心城市将主动作为,以发布中俄经贸指数为纽带,全面推进哈尔滨市与俄远东地区的务实合作。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为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贡献更大力量。通过持续发布中俄经贸指数,同时加强国际传播真实展现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现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局长任海龙表示,作为全国最北的自贸试验区和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和自贸片区紧扣功能定位,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优化和完善对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吸引一大批对俄经贸企业前来注册落户,在中俄经贸合作中越来越发挥“窗口”作用,中俄经贸成为哈尔滨新区和自贸片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黑龙江大学中俄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马友君认为,通过发布“哈尔滨城市辐射力指数”,可以为哈尔滨作为对俄合作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进一步促进中俄地方合作交流提供信息依据。

“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自2019年首次发布以来,已连续发布三年。“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用数字化方式定量展示中俄经贸发展水平和趋势,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中国及各区域对俄经贸的往来情况,随着该指数的持续发布,将成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重要信息窗口,为从事中俄经贸相关的市场参与者把握市场动态、洞悉发展趋势提供数字参考,打造中俄经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