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风语叔,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少年时代绕不开的话题——街机。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小时候那种游戏机厅,现在我所在的城市已经不存在“机厅”这种场所,而是被商场顶楼的游乐场代替。里面虽然也是人声鼎沸,但似乎少了点什么东西。并且清一色的娃娃机,在旁边打KOF总觉得有点出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地方越来越没有市场

现在想怀旧,也只能通过模拟器、怀旧主机等手段来偶尔玩上一把。刚好在Switch上有个《卡普空街机合集》,以及一些NEOGEO机板游戏的移植。今天,我挑出8款比较有代表性的,跟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游戏往事。

《街霸2》

《街霸2》

这是我玩的第一个电子游戏,意义非常重大。大概91年那会小镇上才有了第一家街机厅,我爸听人说有这东西后也非常好奇,是他带着7岁的我走进去,一间客厅大小的房间里面摆了三台机器,中间就是《街霸2》,另外两台是什么我已经没印象了。但我清晰记得我爸花了1/200的工资——1元钱买了4枚代币,老板笑咪咪的教我把代币放进机器,周围看热闹的小孩用极为羡慕的眼光看着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汽车成为经典(图片源:4gamer.net)

虽然我并不会搓招,也没人告诉我怎么搓,但我下意识的知道摇杆能用来操纵上下左右,就像现在的小孩都会用iPad一样。当然,只懂得上下左右肯定是打不过的,边上的那群同龄人看着我被CPU打得血条直掉血,简直比我带着急,有几个甚至已经情不自禁的过来帮我按攻击键了,我爸在旁边呵呵笑着让他们不要管我。

最终当然没有十分钟,这4枚代币就用光了,那也是我跟电子游戏的第一次接触,这次短暂的经历,让我对游戏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看来虽然平平无奇,但春丽无疑是当时最为“性感”的游戏角色

《圆桌骑士》

《圆桌骑士》

跟大部分人一样,小学中午上学前那半小时,正是我跟小伙伴约好去机厅的时间,不管是自己玩也好,看人攻略也罢。并且,那时候全班男生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哪家机厅(当时全镇也就3家)又引进了新游戏,其令人兴奋的程度,大概就类似现在的《荒野之息2》发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witch版本中的设定稿

《圆桌骑士》“引进”的当天,消息立刻就传开了。那天中午午饭时间过后没多久,那家机厅自然也成为了全镇游戏爱好者的聚集地。这种清版过关游戏类型,之前从来没人见过。大家看到的都是格斗、飞机、2D卷轴的某个记不起来是什么的忍者游戏诸如此类。可选角色+可上下移动的+带保险大招,这三大创新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那天这台机子前面总是人满为患,我勉强在上课前跟同学双打了一把,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不舍的离开。

《圆桌骑士》这款游戏,带有很多同时期ACT游戏的特点,比如不同角色性能不同、关底有BOSS、自带一个大招等等,《圆桌骑士》甚至还带有“升级”这个概念。这些后来几乎成为同类游戏的标配,甚至我觉得其他游戏也借鉴了这些要素。比如《四国战机》、《打击者1945》这些,几种不同战机对应不对角色,吃弹药升级提升火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围的时候像我这样的菜鸟就只有放大招了

《快打旋风》

《快打旋风》

自从机厅老板们知道清版过关受欢迎后,就都一窝蜂的开始引进此类游戏,《快打旋风》正是在这段时间开始进入我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玩法跟《圆桌骑士》大致一样,没有太本质的区别,都是三名不同性能角色+可放大招+一路过关斩将。但《快打旋风》现代化的故事设定,超大的角色比例(相对),更为爽快的打击感,还能捡地上的管制刀具捅人,等等这些要素加起来,对玩家有不一样的吸引力。你别小看故事设定,在当时这几乎等于看《蜘蛛侠》跟《角斗士》这两者的区别。还有捡刀捅人这种概念,现在已经是标配,但当时第一次捡起来并且把敌人捅死的那种惊喜,难以言喻。

我个人不但特别喜欢街机版的《快打旋风》,我还非常喜欢FC上面的《SD快打旋风》,因为它有非常独特的必杀技,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打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制刀具的引用

《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

《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

经典中的经典,这大概是我整个街生涯中最喜欢的游戏,没有之一。直到现在,我去外面碰见这游戏,都忍不住要来上一盘,否则总觉得哪里不自在。

这部游戏一经机厅老板引进,即刻轰动整个校园游戏界。古代三国设定,多达5位可选角色,可上马作战,每名角色都有两种必杀技(↑或者↓+上A),可左右扔人等等这些设定让人感到大为震撼。别说在当时,就是现在你随便找个ACT游戏也未必能有这么丰富的招式表(如下图),我相信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张飞的抱人飞摔怎么发出来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三国的设定显然也让游戏在中国更接地气,毕竟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用起来可比什么罗宾、杰克这些外国人显得更亲切。甚至敌方角色也成为当时小伙伴们的讨论对象,像什么美美、 美冴、美铃,大家技术交流的时候明显方便多了,再也不用什么“红衣服”、“白衣服”来代替。

虽然游戏在平衡性方面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关羽实力明显碾压其他人(臂长+攻高),而黄忠几乎没人敢用,也就双打的时候大家拿来图个新鲜。但因为游戏整体出色,这款游戏仍然经久不衰,直到现在。私以为,这游戏如果当时能加个前冲(→→),那就真完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羞吾去脱他衣”这句台词也成为经典

《名将》

《名将》

这部作品的名气,应该能跟《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有一拼,但现实中好像要差那么一点。因为在以前,机厅中必有《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未必有《名将》。但这并不影响《名将》的受欢迎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作品的特色,大概就是更加丰富多彩的招式及攻击方式,招式之路能衍生各类变招。在当年没有攻略且框体是盗版的情况下,单靠小镇上玩家伙伴们的各类不经意尝试,外加口耳相传,当真让大家伙研究了好一阵子,才摸透个七七八八,我们经常都处在发现新招式的兴奋当中。而科幻设定+机械坐骑(难道《合金弹头》灵感来自这里?)+可拾取武器等等这些设定,也让游戏跟其他主流ACT有所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的武器非常搞笑

《拳皇97》

《拳皇97》

拳皇97》完全可以看成是格斗游戏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这之前我是不怎么喜欢玩格斗游戏的。一来跟CPU打没意思,二来跟自己人打在我看来属于浪费代币的行为,直到《拳皇97》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我已经上初三,不再是小学生,因为零用钱也更多了一些。使得跟同学朋友对战切磋技艺成为可能,不会觉得浪费。 加上那时候,小镇上面也有在外打工的人带回一些格斗技巧及连续技,每当那个人在玩的时候,大家都争相学习。不久后镇上的水平就慢慢上来了,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战术还比较落后,但镇上仍然有自己的前三名,每次他们切磋都会成为机厅大事件,老板看着双方互不服输不断投币,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并且这个时候还存在“代打”这种现象,大概就是如果有水平明显高一截的人去欺负正在跟CPU对战的菜鸟,那菜鸟就会开始环顾四周,看有没认识的高手。我虽然水平一般,但偶尔也会被人叫去冲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拳皇97》能在中国大火,一直到现在都是机厅必备,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ADVANCED模式的设计(极大加强了战斗的流畅感,几乎没人会用EXTRA模式,游戏中万一选错基本就输定了)
  • 丰富的必杀系列(几乎每个人都有两个大招,很多时候可以根据战况选择使用何种技能。当然也有像八酒杯这种鸡肋招式)
  • 挥空取消系统(就是这个系统极大破坏了游戏平衡性,最出名的要算是特瑞的无限连。当然正经对战一般没人敢这么用,否则会被观众鄙视。但不可否认,这个系统让游戏更有研究及娱乐价值)
  • 情怀(这个就是为什么这款游戏在机厅还这么火的原因,当时实在是影响到太多人了,我敢说进过机厅的男生十有八九都玩过)

合金弹头3》

《魂斗罗》式的游戏在街机里面不在少数,但最让我印象深刻,时至今日我仍然喜欢的,当数《合金弹头》系列,其中又以《合金弹头3》为最爱。

《合金弹头》完全可以看成是像素游戏美学的金字塔顶端作品,游戏虽然以NEOGEO基板为基础开发,分辨率现在看来仅有可怜的320x224(最大发色数65,536色,同屏显示4096色)。但游戏内敌我角色动作细腻,各类枪炮效果到位,场景配色协调舒服。环顾整个游戏界,大概也就CPS3基板的《街霸3》,以及《八方旅人》能与之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2D像素顶峰的《街霸3》

街机这种东西,靠的是画面吸引眼球,但投币率还得靠内容,这方面《合金弹头3》也做得十分出色。游戏在继承前作多载具、多枪具的同时,还引用了地图分支路线选择系统。这样玩家就能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不同路线,让玩家不至于每次游戏都打的同一场景。

小镇上引进这款游戏的时候,网吧刚刚兴起,《反恐精英》也因为新奇的操作方式及多人联机的娱乐性,成为小伙伴们新的兴趣点,街机厅也同时开始日渐式微,有了衰落迹象,没多久就已经全部变成麻将机、水果机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击者1945III》

《打击者1945III》

玩到这款游戏的时候,我已经是在县城读高中了。STG这类游戏自《四国战机》没人气之后,镇上就很少出现,唯有县城一些大机厅还会引进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我,重心都在学业上,不像以前每天都往机厅跑,也不热衷找人对战,清版ACT也早已经玩到背版了。偶尔路过机厅,也只想玩一些比较刺激的游戏让大脑放松一下。凭着当年对《四国战机》的良好印象,我自然就喜欢上了类似的《打击者1945III》

到了第3代,在《斑鸠》这部神作出来之前,躲弹幕这个类型已经基本定型,不再有什么创新空间,3代其实也就跟2代战机不一样,必杀槽改为段式释放(之前有多少都能放),然后换一换BOSS跟场景。菜鸟忙着躲子弹跟放炸弹,水平高一点的就去吃金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少年时代经常在机厅玩的最后一款游戏,上大学后就不再有机会跟心情去玩了。并且慢慢的时代也变了,机厅不再是宅男的圣地,像《太鼓达人》这种男女老少通吃的休闲游戏变成了主流。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街机游戏,如果刚好你也有这些记忆,欢迎评论区分享出来。

虽然纯街机、包机房(玩PS、PS2)这种自己曾经喜欢的事物已经消失,但我并没有多惆怅,因为我觉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乐趣,应该积极去寻找当下的新鲜事物,接纳并习惯它。而不是怀古伤今,终日沉浸在过往回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