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酱香酒的热,主要归功于茅台酒的强势引领。可以说,没有茅台酒的引领,就不可能有酱香酒今天的火热。

同时,还需要澄清一个认知:茅台酒是酱香酒,但酱香酒并不是茅台酒。茅台酒是知名品牌,是高品质、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酱香酒,而酱香酒的品牌繁多,品质参差不齐,有大量劣质的、难喝的酱香酒充斥市场。

从目前来看,所谓的酱香酒热,主要体现在生产端和销售端。

在生产端,贵州省几乎所有的酒厂都在生产酱香酒,川酒、桂酒、苏酒、豫酒、鲁酒、鄂酒、东北酒等,基本上都上马了酱香酒生产线。黄酒代表企业女儿红推出了女儿红酱香酒,保健酒代表品牌劲酒、椰岛集团都推出了酱香酒,川酒代表品牌水井坊与酱香酒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在生产端还有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贴牌开发的酱香酒泛滥成灾。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几乎每家酱香酒企业都在无节制地接受贴牌开发。一些原来做浓香酒、清香酒的贴牌开发商,纷纷转向茅台镇的酱香酒企业。许多业外资本也纷纷涌入酱香酒领域,就连邮政、联通这些国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贴牌开发起了酱香酒。

在销售端,各地大商早已将一线酱香酒资源牢牢抓在手中,但他们仍然不放弃二线酱香酒,于是他们进一步将酱香酒市场搅得火热。而对于终端烟酒店来说,他们没有一线酱香酒的货源,而且面对的主要是普通基层消费者,加上实力不济,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售卖一线、二线酱香酒企业甚至打擦边球酱香酒企业的贴牌开发产品。不过,这些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低廉,绝大多数的产品品质都让人不敢恭维。

当然,消费端也呈现出了酱香酒热,但是消费端的酱香酒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两极分化。

绝大多数有身份、有地位的高端人士都偏爱喝酱香酒,而他们喝的那些酱香酒,主要指的是茅台酒及茅台镇近年来崛起的一些酱香酒品牌,如习酒窖藏1988、青花郎、国台国标酒、珍酒珍十五、钓鱼台国宾酒等,以及更高档次的酱香酒。这些产品的单瓶价格基本上没有低于500元的。很显然,这不是普通基层消费者喝的酒。

随着酱香酒消费氛围的深厚,一些普通基层消费者也开始尝试喝酱香酒,跟风消费的心理比较严重。但是,太贵了喝不起,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酱香酒。他们还想喝得有面子,所以只能选择茅台集团的贴牌开发产品,以及习酒、国台、金沙、金沙古和茅台镇一些酱香酒企业出品的贴牌开发产品。这些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仅售一二百元一箱,品质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到茅台镇生产贴牌开发产品,只要是想赚快钱的,绝大多数的产品品质都让人不敢恭维。

处在中间价位的中端酱香酒,则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他们的酒质不是太次,也不是太好,没有品牌知名度,但是也不想放下身价,卖贵了没人要,便宜了也不想卖,非常尴尬,因此只能长时间堆放在仓库里。在中端白酒消费市场,消费者忠诚度并不高,他们相对比较理性,往往不拘泥于消费某一种香型的白酒,适合自己的就好。因此,在这个区间里可选择的产品较多,空间很大,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就是酱香酒在消费端的两极分化,高端优质的酱香酒有人愿意喝,劣质低端的酱香酒也有人在跟风喝,中端价格的酱香酒则感觉比较吃力。

总的来说,目前酱香酒消费是不理性的,甚至已经进入了一个盲区,跟风消费现象比较严重,夸大其词现象比较突出。

其实,白酒香型并没有优劣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喜好与不喜好。长期以来,之所以派生出了这么多白酒香型,和酿造工艺有关,更和不同地域的消费习惯差异有关。生产商和销售商要正确引导消费,不要故意吹捧某一种香型,也不要恶意贬低某一种香型。每种香型的白酒都有各自的魅力,应该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才是白酒市场应有的状态。

更何况,消费者喝酒越来越“重口感,轻香型”,谁家的白酒好喝,谁才能最终抓住消费者的钱包和味蕾。因此,白酒生产企业更应该在产品品质上多下功夫,多贡献优质酒,这样才能逐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