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全文45000余字,原名《周官》,西汉末年刘歆将它改名为《周礼》。这是一部记述政治制度的书,由战国时期的儒者以周王室及春秋各国的官制为基础,并根据儒家的政治理论,设计了一套理想化的制度作为全书内容。

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串着下述原则,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我们都有逻辑思维,扬善的反面一定是惩恶,惩恶的血腥和暴力要多狠有多狠。周礼中的祭祀场景有活祭。活祭的作用在于突出祭祀场景的血腥和残酷,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现在有句话,生活要有仪式感,实际上,这是呼吁大家在特定的节日通过仪式多一些雄性激素分泌出来,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

舌战群儒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个农耕民族,固然自保时会拼命,有利润会独吞不分享。这是农民意识。而像蒙古、普鲁士那样的尚武精神是难有的。

“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子弟必须孝顺父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分封和任命官吏必须“任人唯亲”,使亲者贵、疏者贱,并按嫡长继承制代代世袭下去。请思考,历史长河中,废长立幼这种违背周礼的代价是不是很血腥?

“尊尊”指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作为天下大宗的天子和一国宗主的国君;严格上下等级秩序,不得僭越,不许犯上作乱。请思考,以小犯上的后果是什么?

“长长”指小辈必须敬重长辈。

“男女有别”指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

其中最基本的是“亲亲”和“尊尊”。“亲亲”是宗法原则,“尊尊”是等级原则。“亲亲父为首”,旨在维护家长制;“尊尊君为首”,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为巩固宗法等级制服务的。从这两个基本原则出发,周礼在伦理道德上特别强调孝和忠。在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下,“亲”和“尊”往往二位一体,因此孝和忠也往往两相结合:子弟孝顺父兄、小宗服从大宗,也就是下级忠于上级。

《周礼》记载的五礼具体是指哪五个方面?

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古代五礼是汉族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

其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中国历代都非常推崇周礼,以至于周礼影响了中国历史三千年,其中的奥妙耐人寻味。总的来说,周礼使得中华民族多了懦弱,少了尚武。

周王朝的控制力随着疆域面积扩大而势弱,很多封国封在边疆一带为周朝守卫边疆的,但没想到后来总部反倒被反噬了。

比如封在边角的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因为开疆扩土实力都变得很大,最后秦国还把周王室给灭了。

秦国最离谱了,开始被封在甘肃南部天水那一带给周王室养马。那一带周边全是西戎部落,搞得秦国整天打打杀杀,天天都担惊受怕,说不定哪天就被灭族了。但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幽王不是烽火戏诸侯嘛,宠幸褒姒,把太子姬宜臼废了,立了褒姒的儿子当太子。结果前太子姬宜臼的姥爷火了,联合犬戎把周幽王杀死了,犬戎还把周朝的都城镐京给平了。姬宜臼即位之后就是周平王啦。平王见王都破败,周边犬戎还老是来回溜达,就打算迁都洛邑,也就是洛阳,那边亲戚多,比较安全。

这时候就不得不佩服秦襄公的眼力见了,亲自护送平王东迁,被平王正式封为诸侯,终于可以跟东方大国平起平坐了,关键是平王把关中留给了秦国。秦国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称霸西戎,占领了关中,成为一代大国。

好了,回归正题,依据周礼,周王的权力结构都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袭,世世代代,父死子继。按照等级可以分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这种世袭遵循严格的宗法制,即世袭只能传给嫡长子,之下的次子,三子等等只能自降等级,比如天子之位传给嫡长子,那么二子、三子就只能成为诸侯了。同样,诸侯的位子传给长子,其他儿子降为卿大夫一级,同理卿大夫再降为士,士之后就只能成为庶民了。庶民就是平民,普通老百姓,没啥权力。几代人之后,和平太久了,贵族皇叔刘备没落卖草鞋了。

刘备卖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