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岁月流逝,又来到了7月17日。

这是平凡的一天,也是赵丽蓉老师逝世21周年。

赵丽蓉老师以60岁高龄登上春晚,用一口搞笑的唐山话征服观众,从此成了小品界的“女王”。

从一个命苦的女人成长为“春晚小品女王”,赵丽蓉老师的一生非常悲惨,谁看了都会忍不住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赵丽蓉的父母兄弟

1928年,赵丽蓉出生在河北宝坻西庄村,那里地势低洼,庄稼难以成活,老百姓的生活也困苦交加。

赵丽蓉的父亲叫赵秉忠,母亲叫孟德云,夫妻俩都忠厚老实,脾气温和,是十里八村的勤恳夫妻。

虽然赵家有7个孩子,但因为赵秉忠和孟德云能干,家里也算小有积蓄。几个孩子也被收拾得干净清爽,压根不像农村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四处战乱,民不聊生,赵丽蓉16岁的大哥赵树成被抓了壮丁,一家人敢怒不敢言。

孰料,赵树成胆子大,竟然偷偷跑回家,也将抓逃兵的人引到了家里。

这些人毫不顾忌百姓的疾苦,洗劫了赵家的财物,烧了赵家的房子,还扬言:以后看见赵家人,见一个杀一个!

无奈之下,父亲赵秉忠只能带着全家逃到奉天(沈阳),开始以做小买卖为生。

就这样,1928年的春天,赵丽蓉出生了,还得了一个名叫“老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丽蓉出生时,母亲年事已高,早已没了奶水,她只能靠喝豆浆存活。

小女儿出生后,父亲一直想改善家里的生活,便拿出全部积蓄去做生意,不料却被人骗了个精光,一家人的日子更加艰难起来。

随后,赵丽蓉的母亲去做佣人,大哥二哥也去帮工,家里才勉强维持着生计。

虽然被骗后,赵秉忠大受打击,但为了孩子们,他还得继续去做工。随后,有人介绍他去奉天的大观剧场给演员梳头,不但薪水高,还时常能拿到赏钱,也算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心灵手巧,赵秉忠被一个叫“芙蓉花”的评戏名角看中,日子也越发好过起来。

后来,赵丽蓉的大姐嫁给了“芙蓉花”的哥哥,两家的关系就更近了。

因为有这层关系,赵家的孩子们都喜欢去剧场玩儿,随后还纷纷拜师剧场的演员做师父,开始学起了评戏

而赵丽蓉,便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对舞台也有种天生的亲近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赵丽蓉开始学评戏

小时候的赵丽蓉白白胖胖,非常可爱,也很得剧场演员们的喜欢。

赵丽蓉一岁半时,剧场排练《桃花庵》,因剧情需要,有一场戏里需要个孩子,演员们便将她抱上了场。

面对台下众多观众,赵丽蓉不但不哭,还咯咯地笑个不停,让人更加爱不释手。

从此后,剧场但凡有需要孩子的戏,都会将赵丽蓉领出来,她也从不怯场,从会爬一直演到会走,很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丽蓉8岁时,战争的风头已过,赵秉忠舍不得离开10年的家乡,便带着孩子们又回到了老家宝坻。

回到老家后,母亲便把赵丽蓉送到了附近的小学,谁知,赵丽蓉在剧场跑惯了,在教室里怎么也坐不住。

后来,教书的先生和赵秉忠建议说:“这娃子不是学习的料,不如送去学点艺,以后也能傍身。”

恰在此时,嫁给“芙蓉花”哥哥的大姐生了孩子,邀请父母去伺候月子,赵丽蓉又跟着去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后,赵丽蓉成名了,对没有上学的事懊悔不已,奉劝年轻人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人没有学问就像井底的蛤蟆,怎么跳也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地方。”

在上海,赵丽蓉眼界大开,并在“芙蓉花”的引领下,开始学习评戏。

9岁时,赵丽蓉拜打鼓名角儿马金贵为师,正式开始学艺。

此后的6年间,赵丽蓉雷打不动地练习基本功、吊嗓、学评戏,成了老师的得意门生。

直至1943年,15岁的赵丽蓉才第一次以主角登台,并开始以舞台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顺的感情之路

在1943到1953的10年间,赵丽蓉在评戏舞台上大放光芒,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她基本功扎实,不作妖、不挑戏,不管是二黄、棒子、时调,她都能信手拈来。

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赵丽蓉脾气和乐,心胸宽广,从来不和同行脸红、吵架,一直是位和善的姑娘。

1952年,24岁的赵丽蓉被调至北平,开始在“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工作,并和新凤霞搭戏,还成了生活中的好闺蜜。

在新凤霞的介绍下,赵丽蓉认识了在中国评剧院做秘书的盛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年轻人在相处了一年后,便领证结婚,踏上了生活的新旅程。

盛强是大学生,不但有知识,还非常儒雅,知道疼人,赵丽蓉过得很幸福。

因为夫妻恩爱,两人在1955年到1957年间生下了两个大胖儿子,小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

谁也没想到,这样幸福的日子只维持了三年,盛强就被打成右派,发派到了天津的某农场劳动。

谁也没想到,盛强这一去,夫妻俩竟成了永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赵丽蓉的小儿子两岁,她很放心不下丈夫,便请了长假,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天津。

在那个兵荒马乱、缺衣少粮的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何其艰难?

谁料,抵达农场之后,赵丽蓉才得知,丈夫盛强在几个月前离世了。

赵丽蓉没见到丈夫,孩子们也没见到父亲,带着满腹的悲伤,只得返回北平。

娘仨

尽管生活困苦,但为了孩子们,赵丽蓉必须好好工作。此后的几年间,赵丽蓉留下了《刘巧儿》《花为媒》等作品,一直敬业勤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改嫁给小叔子

丈夫离世后,赵丽蓉不但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公婆和小叔子盛宏。

幸好,当时的盛宏也已成人,很理解嫂子的难处,一直将两个孩子视如己出,才减轻了一些赵丽蓉的负担。

赵丽蓉的坚强、隐忍和付出,盛宏一直看在眼里,心里也由衷地佩服她。

慢慢地,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他的心里再也放不下其他人,甚至有了和赵丽蓉过日子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盛宏和赵丽蓉挑明了自己的想法,瞬间就遭到了赵丽蓉的拒绝。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很保守,如果嫂子真的嫁给小叔子,那他们一家的脊梁骨都会被人戳断。

但带着两个孩子的赵丽蓉,若想再找一个好人家,也是难上加难。再想一想孩子们,若是找个后爹,人家肯定也不心疼孩子。

在小叔子和公婆的再三劝慰下,赵丽蓉便答应了这次结合。

可是,赵丽蓉和盛宏的结合,还是遭到了她娘家人的反对,他们纷纷觉得很丢人,赵丽蓉的二哥甚至因为此事和妹妹断了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赵丽蓉和盛宏在一片反对声中结婚,随后又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惜的是,女儿一出生就是脑瘫,夫妻俩为了孩子也操碎了心。

1977年,7岁的小女儿还是离开了人世,对夫妻俩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好在,盛宏和哥哥盛强一样,是个有文化有礼貌的好男人,一直很心疼赵丽蓉,两人也过得很和美。

随着技艺的纯熟,赵丽蓉在圈子里的名气逐渐增大,演出也越来越多,盛宏便成了她坚实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看到丈夫忙碌时,赵丽蓉总是很愧疚地说:“等我退休了就天天陪着你。”

不料,还没等赵丽蓉退休,1984年,盛宏便突发心脏病离世了。

盛宏离世那天,赵丽蓉在外演出,甚至没来及看丈夫最后一眼,也成了她终生的遗憾。

虽然人生悲苦,但两个丈夫都是好人,还留下了几个懂事的孩子,是赵丽蓉一生最大的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成为“春晚喜剧女王”

1986年,赵丽蓉受邀客串了《西游记》中的车迟国王后;随后又出演了西游记齐天乐晚会《柜中缘》;给导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8年,赵丽蓉终于退休了,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结果,著名编剧石林却瞄上了赵老师的演技。

这一年,60岁的赵丽蓉初登春晚,表演了小品《急诊》,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她又搭档刘晓庆,饰演了《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还在春晚上和侯耀文主演了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从此一炮而红。

谁也没想到,演了一辈子评戏没红的赵丽蓉,会凭借小品而走红,实在有些“奇迹再现”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赵丽蓉又主演了电影《过年》,这部具有反讽意味的电影,时至今日还被传颂。

凭借《过年》中的优秀表现,赵丽蓉还拿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和百花电影节的“双影后”。

1993年,赵丽蓉搭档郭达、蔡明主演了《追星族》,她用一个朴实的老太太形象征服大家,成了名副其实的“春晚喜剧女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90年代后期,赵丽蓉的搭档变成了巩汉林,先后合作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和《老将出马》等,都成了小伙伴们记忆中的经典。

在1995年的《如此包装》中,赵丽蓉在“跳舞时体力不支,一下就跪倒在地上”的镜头让观众捧腹大笑。殊不知,那个镜头在排练时压根没有,那是赵老师真实的身体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台之后,赵老师的膝盖肿得和馒头一样,却一声都没吭,就连巩汉林也是在几天之后才知道,赵老师的膝盖那么严重。

巩汉林被赵丽蓉收为干儿子,感叹道:她是一个乐呵的人,痛苦都是留给自己,欢乐全部撒向了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的《打工奇遇》中,不会写字的赵老师为了留下“货真价实”四个字,在家苦练了好几个月,用了上千张宣纸,才练出了舞台上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的《老将出马》中,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太,硬是演唱了《泰坦尼克号》中的英文歌,其背后的努力和苦练,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99年的春晚上台前,赵老师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巩汉林夫妇陪她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癌症。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赵老师依旧将春晚节目表演得欢乐万分,将欢笑送给了全国观众。

节目结束后,她平静地住进医院,依旧很豁达,还亲手缝制了寿衣和贴身鞋袜,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过多次化疗后,赵老师开始大把掉头发,便叮嘱子女们,千万不要接受采访,不要拍任何照片,要将最好的形象留给观众。

清醒时,她还叮嘱儿女们:我就是个普通人,平凡的来,平凡的走,不要给任何人添麻烦。

2000年7月初,她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拒绝进食,在7月17日永远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老师一生专注演艺事业,敬业又认真。

排练时,她永远第一个到场、第一个化妆,为了不给工作人员添麻烦,她上妆之后,再不喝一口水、吃一口东西。

赵老师一生喜欢抽烟、喝浓茶,但为了保证演出不出意外,上台前两小时,她会克制自己不喝茶、不抽烟,以此保持嗓子的通透。

为了一个十几分钟的小品,赵老师能练习几个月的书法,只为了几十秒的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一个几分钟的镜头,赵老师能练习大半年的英文歌,却从未想过逃避;

即使身患重病,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节目效果,依旧在咬牙坚持;

相比现在动辄助理、保镖几十人的小鲜肉来说,赵老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赵老师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但她留下的作品和笑声,她传达的敬业精神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永远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