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粮票的故事
提起粮票,现在的年轻人也许非常陌生,只有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有深刻的印象。
实行定量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为克服粮食短缺而采取的一种供给制度,国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劳动强度而实施的有价流通证券。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各种生活日用品极度短缺,粮食食品等生活用品一律实行票证供应。买粮用粮票,买油用油票,买布用布票,没有票证是买不到任何物品的。尤其是粮票,更是每个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重要凭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才十三四岁,正处于长身体发育阶段,可偏偏遇上了自然灾害,每天吃不饱,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十几岁的孩子长得就跟小老头一样,个子矮矮的,骨瘦如柴,面黄肌瘦,人们还送我了一个有趣的绰号---"小老头"。
记得那是年底的一个冬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刚走进家门,就看见妈妈正为一张半斤粮票而着急。那天妈妈从小盒子里发现了半斤粮票还没有使用,第二天就要到期作费,心中极为着急。这在物资极大丰富的今天算不了什么,可在生活极度贫穷拮据的年月,那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口粮!这要是作废了多么可惜啊。
妈妈见我放学回来了,迫不及待地跟我说:"咱家里还有半斤粮票没有花销呢,明天就要作废了,今天你务必把它花掉,赶紧去买两个烧饼或馒头吧。”冬天的北京特别寒冷,日短夜长,天黑得特别早,我又刚放学回来,真是不想去,可是看到妈妈都急成了这个样子,又不忍心让妈妈着急,于是我从妈妈手中接过了半斤粮票,飞快地跑了出去。
屋外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我骑着爸爸高大的二八型自行车就出发了,因为我人小个子矮,只能掏裆骑行,俗称掏大梁。我骑了两公里左右,来到了西直门外护城河东边童家村旁的一家小饭馆,发现早已打烊关门,我又骑车去西直门火车站附近转转,还是没有找到一家营业的饭店,只好顺着护城河一路直奔城里。
那个年代的北京城里和城外大不一样,虽说已临近黄昏,但城里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好不热闹。因我从小在城外长大,从没在这么繁华的大街上骑过自行车,心里不免有些胆怯害怕,自行车骑得东摇西摆,晃晃悠悠。当我骑到新街口最繁华路口时,公共汽车、自行车及行人也多了起来,我心里更是有些心慌着急。这时在我身后有一辆无轨电车快要进站,不停地响起了“铛铛铛”的提示喇叭声。喇叭声越是响个没完没了,我心里越是着急发慌,这时我也手忙脚乱,有些不知所措,突然眼前一黑,一着急连人带车摔倒在了马路上。司机见状赶紧来个急刹车。汽车停下后距我还不到一米远,顿时我也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此时司机和路边行人也都急忙走了过来,见我只是手背擦破了点皮,身体并无大碍,嘱咐我几句安全话语便都自行离去。我强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推着自行车去寻找另一家饭店。
我一边走,一边向过路的叔叔阿姨打听,终于在新街口附近处找到了一家饭店。此时我早已忘记了疼痛,也忘记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急忙掏出粮票,买了五个小烧饼,一路骑着自行车高兴地向家中奔去。
刚走进家门,就看见妈妈一脸焦虑期盼的面容,并悄悄地低声问我:“买回来了吗?”我不动声色地把烧饼交给了妈妈,妈妈高兴地拿了过去对我说:"外边很冷吧,孩子辛苦啦!洗洗暖和暖和就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我点了点头,隐瞒了刚才所发生的不安全事情,并有意躲避着妈妈射来的目光,到炉边烤了烤冰冷的手脚,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我正要出门上学,妈妈递给我一个昨天买来的烧饼说:"到学校打点开水再吃吧,外边太冷。"当我接过烧饼时,妈妈发现我手上有伤痕,就急切地追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含糊其辞地说了句是我不小心骑自行车摔倒了,手背轻轻碰破了一层皮,怕妈妈着急,我没有把整个事情说出来。说完我赶紧把手缩了回来飞快地向学校跑去。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这件事我一直瞒着家人几十年。如今我和弟弟们都已进入古稀之年,在一次全家团圆宴上,我讲出了这件事情的全部过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为我的坚强机智勇敢拍手称好。唯独坐在身边的妈妈听了以后默默无语,过了许久才深有悔意地说:"都怪我一时粗心大意,忘记了这半斤粮票,险些要了大儿子的命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物资越来越丰富。曾经熟悉的粮票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久的记忆和怀念。无情的岁月冲刷掉了无数记忆的细胞,但半斤粮票的故事就跟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始终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永远挥之不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