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医生说过这些话:“一次低血糖抵消十年控糖努力”、“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

有的糖友只想着降低血糖,却忽视了会出现低血糖的风险。

小心夜间低血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教授这样说过,“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点左右,往往在睡梦中发作,轻则出汗、震颤,重则痛觉过敏,兼有阵挛性及舞蹈样动作,继而瞳孔散大,甚至出现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惊厥,逐渐昏迷、呼吸渐弱、血压下降等状况”。

这些低血糖症状不一定每位糖友都会出现,通常可能只出现一两种症状,有些甚至不出现任何先兆就直接进入昏迷阶段,还有的糖友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快,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此外,做噩梦、晨起头痛乏力也可能是夜间低血糖的表现,但往往容易被糖友忽视。

较轻的低血糖虽然可以随着血糖的恢复而很快消失,但其脑功能障碍症状的消除则需要数小时、数天或更长时间。

严重持久的低血糖症状甚至会导致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

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专家指出,吃得太少、没有按时进餐、过量运动等均可导致低血糖。此外,药物(胰岛素、降糖药)剂量调整、用药方法不当或用药时间欠准确等情况,也会导致低血糖出现。

专家建议,如果之前使用的治疗方案曾经出现过低血糖事件,应告诉医生,及时调整。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糖友可以选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例如新一代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平(地特胰岛素),可使糖友的血糖24小时控制平稳,可大大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在此还要提醒糖友,低血糖发作时必须及时处理,意识清醒者应立即给予糖水等可以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并密切监测,严重并伴有意识丧失者千万不能喂食、喂水,以免引起窒息,而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除此之外,还应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注意加强血糖自我监测,如果睡前血糖偏低(低于5.6mmol/l),建议适当加餐,选择可以缓慢吸收的食品,如酸奶、饼干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血糖的四种"伪装"

1、举止反常、语无伦次

2、肢体偏瘫、言语不清

3、意识不清、四肢抽搐

4、嗜睡昏迷、呼之不应

2020版指南新增“低血糖分级”:

  • I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3.0mmol/L;
  • II级低血糖:血糖<3.0mmol/L;
  • III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糖尿病人血糖<3.9mmol/L,即需要补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严重的低血糖需要根据糖友的意识和血糖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监护。

认知功能较低的糖友,尤其需要加强防范低血糖。糖友如果有未察觉的低血糖,或出现过至少1次严重3级低血糖或不明原因的2级低血糖,建议重新评估血糖控制目标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未来发生低血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