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也奖了,罚也罚过,为什么孩子对待学习还是三分钟热度没长进呢?聪聪将从学习动机理论的角度出发,帮你答疑并给出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S:聪聪来自英荔教育,我们专注人工智能创造力教育,致力「用可理解的材料打造最好玩的 AI 教学空间」,「让孩子在 AI 时代独立思考、自信表达、自由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奖励」也是逼迫?

「奖励」也是逼迫?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逼孩子学习啊?我是用奖励的方式鼓励他学习!然而奖励真的会一直有效吗?斯坦福和密西根大学的两个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著名的「画画实验」,证明「可预期的物质奖励」确实会破坏孩子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喜爱——

心理学家找来一群喜欢画画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

有奖励组 :让孩子们开始画画之前,先告诉他们,画画之后会得到一个漂亮的奖章。当孩子们画完了,每人都得到了奖章。

没奖励组 :让孩让孩子们直接开始画画。之前不提奖励,之后也没有奖励,就是随便让孩子自发去画画。

实验完成后,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在孩子的幼儿园自由玩耍时间,实验者偷偷观察,并记录下孩子们选择画画的概率。发现:

有奖励组:8.6% 的情况下选择画画;

没奖励组:16.7% 的情况下选择画画。

实验证明,实质性的奖励反而让孩子的积极性减半,本来热爱画画的孩子,由于曾经得到过奖励,反而不那么爱画画了!或许在孩子看来,「奖励」也是大人逼迫的方式,只不过裹了一层糖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驱力,帮助孩子赢在最后

内驱力,帮助孩子赢在最后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或老师的惩罚、奖励都属于外部驱动力,孩子的行为很容易随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怎么让孩子赢到最后?答案是帮助孩子激发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认为,「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有了内驱力,无论有没有外在奖励或诱惑,个体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会轻言放弃。

埃隆·马斯克作为国际上享受盛名的传奇企业家,他认为是内驱力驱使他取得现今举目成就的关键,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孩子没有「内驱力」。马斯克曾表示,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怎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简称 SDT)这一学习动机理论为内驱力的激发打下了牢固根基。该理论指出,学习动机的能量和性质,取决于能力需要(Competence)、关系需要(Belonginess)、自主需要(Autonomy)这三种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当这三个基本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内驱力就会非常强劲,推动人不断向前。

1、能力需要:指在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机会去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才能。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做某件事时,一直能得到正面的反馈,你就会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孩子的学习也是同理,家长或老师不能图省事地去给予片面的物质奖励,而应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帮他获得胜任感,来产生内驱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关系需要:指感觉到关心他人并被他人关心,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体的安全感,与别人建立起安全和愉快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良好的情感联结,更利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在英荔创造乐园舒适、亲切的环境中,教练不是立于三尺讲台的严师,而是孩子们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引导者,让孩子感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支持,以激发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荔创造乐园少年硅谷第二期——灯光秀学习

3、自主需要:指个体能感知到自己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的,即个体的行为应该是自愿的且能够自我调控的。为什么自主感这么重要?因为在自主感被严重剥夺的情况下,即使是孩子喜欢的游戏,他也会对其产生厌烦心理。例如规定孩子必须玩某个游戏多长时间、家长在一旁指手画脚、没打倒BOSS就要承担后果等。到时不用你帮他戒游戏瘾,他已闻风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听惯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但聪聪认为,人生是一场单向的由父母和子女并肩作战的马拉松比赛,赢在起点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到最后。学霸也不是逼出来的,你可以逼迫孩子的身体去学习,但不能逼迫他的脑袋认真学习。内驱力才能让孩子主动热爱学习,才有可能在学霸之路上持续前进,赢到最后。

Credit to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