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下班后喜欢在家自己做饭,出差几天回来后,她和往常一样打开米袋准备做饭,但里面出现的密密麻麻的米虫让她犯起了密集恐惧症。
她有些纳闷,自己明明临出差前封上了米袋,为什么这些米虫会凭空出现?


米虫又被称之为“米象”,因为它长着长长的口器,很像大象的鼻子。成年的米象全长只有3-4毫米,它的鼻子长度就占到了1毫米左右。

不过也不用过于惊慌,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米象会给人类的身体带来伤害,它们既不会传播疾病,也不会叮咬人的身体。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和米象在一个屋子里和平共处。

米象一般会生活在大米、小麦等会长时间储存的谷物里,一些经过加工的谷物也会产生米象,如通心粉。日常观察大米和谷物会发现有一些小孔,而米袋的底部会有一些粉末,这都是米象的杰作。

米象的“日常工作”不仅仅是破坏我们储存的食物和大米,还会攻击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

战斗力这么强的米象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谷物里呢?它们和垃圾桶里凭空出现的小飞虫很像,小飞虫出现是由于水果内本身带有虫卵,会在合适的环境内孵化、成蛹并变成小飞虫。米象是将虫卵产在一颗颗谷粒内,而后由雌虫在谷粒上钻出一个和米象的喙几乎等长的洞,之后在里面产卵,最后再用胶状分泌物将其封起来。

米象一般会在第三天左右孵化,而后的两周半左右时间里,幼虫会在谷粒内生活,这个时期的幼虫从里向外“进攻”,让谷物只剩下一个被掏空的外壳。之后幼虫会化蛹,然后蛹羽化成成虫后继续在谷物内停留几天,待外壳和骨化程度加强之后破米而出,这个时期的米象可以在外界生存6个月之久。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平常没发现米里有虫子,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米里有大量成虫的原因,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已经在米里存活了很长时间。

虽然说一只米象的破坏力不是很大,一粒小小的米够它们吃很久,但是它们的破坏力主要是来自于“团队”!


米象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卵到成虫的阶段大约需要几个月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米象只依靠一粒米来存活,足以见得米象非常节能,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摄入水分。

如若发现大米已经严重碎屑化的话,建议不要再食用了,这些大米已经严重变质了。

米象最可恶的是它在生长过程中我们是无法发现的,成虫之后被我们所看到时损失已经造成了。且雄性米象在成虫后会散发聚集信息素,招引自己的同伴、异性来共同享受美食,除了同族的人以外,还会招来玉米象和谷象来一起共享美食。这种“呼朋唤友”的习性,让粮食的损失增加许多。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警惕米象的出现,不要看它很小就忽视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如何去预防米象出现呢?教大家几个方法。

如何防止米面生虫?


1、熏蒸法

一般情况下熏蒸会使用大蒜,将10~12瓣大蒜放入米内,3天内就可以杀死1升大米内几乎所有的米象。

2、低温法

将储存的米面用密封袋封号之后放入冰箱内保存,米象的卵达不到合适的温度是无法继续生长的。

3、隔氧法

在储存米面时可以采用真空的方式保存,用密封袋分装后再用真空机抽空里面的空气,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害虫。

4、树叶预防法

摘取干净的杨树叶或槐树叶清洗晾晒后改在米粒上面,厚度保持在3CM左右,可以预防米象出现。

米象不会传染病菌也不会传染疾病,但是毕竟是虫子,正常人看见之后都会对这些食物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去预防米象发生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