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客Talk x 胡先煦
"
演戏带给胡先煦很多不同的体验,每一样都让他惊喜——可以在角色里体会不同的人生,可以尽情地笑或是哭;更可以收获鲜花和掌声,做个受人瞩目的人。
"
出道13年,从影视剧中的弟弟到《二哥来了怎么办》中的大哥杨听风,胡先煦身上还带着浓浓的少年心性。给他递节目麦标,他会像个小朋友一样认真盯着你看。略远处望过去清瘦,抬眼的时候眼眸清澈,看起来没有烦恼。他在采访椅子上无拘束地坐着,和工作人员插科打诨,空气里都带着好玩的因子。
采访全程,胡先煦都向我们展现了他天生的幽默细胞,只要他愿意,就可以有「开玩笑的能力」。无论是轻松的,抑或是深刻的话题,他都能轻松驾驭,接梗抛梗毫不费劲。
他保持着自己天生的活力,用自己的节奏试探着光怪陆离的演艺世界。
偶尔被问到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会说着说着笑起来,露出好看的梨涡,也会偶尔给出让访问者陷入沉思的回答。
光照进他不同性格切面,会折射出不同的形状。在胡先煦的内心深处,一面是那个从小调皮到大的男孩,话痨,欢脱;一面是心思细腻的演艺工作者,心中有着自己的浪漫小世界。
当整个访谈结束后,你也会发现,这个少年拥有着和夏天同样的品质——明亮、生命力旺盛,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
“我喜欢自己的作品受人瞩目。”
“我要把我的生活过得漂漂亮亮的。”
1
出演《二哥》,让我收获了一个妹妹
电影《二哥来了怎么办》讲述了经历家庭重组的两兄妹——杨听风(胡先煦饰演)和杨听雨(邓恩熙饰演),在遭遇“天降”二哥(郑伟饰演)后一路鸡飞狗跳的生活日常。
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和纠结,《二哥来了怎么办》和胡先煦之间就形成了双箭头。
因为之前就对前作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小时候就希望自己有个妹妹”,胡先煦和郑芬芬导演一拍即合,就此敲定出演。
尽管回忆起来,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挺波折,但小胡印象最深的还是和妹妹、二哥一起拍戏的快乐时光,“《二哥来了怎么办》是我拍过最快乐的作品,因为收获了一个妹妹。”
他还记得刚开始拿到剧本的情形,一边看一边初次结识着自己即将扮演的男主角——大哥杨听风,一个被他形容为“盐”的角色——看似不会是宴席上的“主角”,实际却无处不在,不可或缺。
但这也恰恰是小胡喜欢听风的点,“杨听风其实不好演,而我刚好又没有尝试过这种角色,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慢慢琢磨杨听风。”
电影中杨听风有句台词揭开了这个看似欢乐家庭背后隐藏的苦涩,“生活是辛苦和寂寞的,只因为有了你们,苦涩也熬成了甜。”
凡是笑中带泪的喜剧,都会从生活中取材。即便有艺术化的修饰,但是它内在的感情是真实的。小胡告诉我们,为人物找支点的过程还挺顺利的,因为“杨听风是有原型的,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支点非常充足,包括所谓的动机、行动目标,动线其实都是很完整的,没有说哪一块特别残缺。”
当然,除却找支点的过程,电影里,小胡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人物性格,还赋予了杨听风一种灵动之气,这种“灵气”来源于他本身的气质、眼神,也来源于他的表演细节。
小胡也将杨听风演绎得和他之前所有的少年角色有所不同,表情、眼神、动作,每一处细节化的表达都很吸引眼球。
去年7月31日,小胡在微博与杨听风告别,他说:作为“听风”在厦门的203天里,虽然身体瘦了,但我的心却大了很多,因为妹妹和弟弟已经住了进去。有一场戏,我整整说了27遍,“这是我妹妹”、“这是我弟”,电影拍完了,但我已经习惯了说“这是我妹妹”、“这是我弟”。我们将来都会走出这个角色,但我们永远都是不可分割的家人,因为“我们无力改变大人的世界,唯一能做的是同龄人的相拥”。
纵然,“抽离”角色对于小胡来说并非难事,但他也会时不时回头凝视,用目光拂过那些不断将自己向上托起的支点,就像此刻,他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成为一个长辈的身份。有欢笑也有感动。我爱杨听风,我也收获了很多,对我来说已经很足够了。”
2
生活是养料,追求“生活化”的演技
“我要做一名演员!”四五岁时就指着电视机里的人,大声说出愿望的胡先煦,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从小参加比赛、表演相声和快板,在大众面前表演,成为演员也算是水到渠成。
13年的演艺经历,如果让小胡为自己划分时光节点,他告诉我们:首先是12年,那时候拍《百鸟朝凤》,第一次在现场,大家不是都夸我了,那时候天天挨骂。吴天明导演一次次提醒我:做演员一定要真听、真看、真感觉,要时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第二是18年的时候准备艺考考上中戏了,正式开始学习表演。
第三是19年拍了第一个男主的作品,觉得演戏这事儿变得不太一样。
具体哪里不一样呢?小胡又笑着说:对演戏的热爱没有变化,就是单纯喜欢拍戏,喜欢做受瞩目的人,喜欢有人对我自己产出的一些东西充满了兴趣和期待。
但是更往深里说,小胡在思考表演风格这件事了,现阶段他认为好的表演是生活化的,“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不管我演古装剧还是演正剧,我都希望演得生活化,因为只是时代和历史背景改变了而已,你演的角色还是处在环境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演员是个需要天赋的职业,但这种天赋仅仅依靠演员本人对角色的洞察力和表演悟性是不够的。真正具有表现力的演员,是善用敏锐的洞察力来吃透角色,下足功夫之后,再将自己的表现力与人物性格合二为一,呈现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状态。
小胡现在就在摸索着自己的表演风格,“这其实不是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是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出来的,就像捏一个橡皮泥,不是说要把所有的角色都捏成一个模样,但是是同一种手法。”
“即便是大家没有那么多人认可,但我觉得既然选了演戏,就总要做出点名堂来。”
小胡对待表演肯钻研,有着坚定的信念感。演戏这件事对他有着一种近乎磁铁一般的原始吸引力。
在光怪陆离的演艺圈里,无论未来等待他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我们希望他能始终坚定这份少年心性。
3
我的情感阈值越来越高了
虽然说胡先煦本身自带的可爱与灵气,让他能够在出演人物时事半功倍,自然不露痕迹。但从一些细节来看,他本人的演技表现力和感染力更是不可忽视,真正做到了完全吃透人物的内在性格与心理逻辑,演戏时哪怕不用刻意夸张的表现也能让人迅速共情。
这一点在《棋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从眼神到肢体语言,无处不在的细节化呈现,是小胡对角色洞察力的体现,那么重场戏的情感爆发力,则让观众得以窥见他的表演张力。
有粉丝说想把小胡的哭戏半永久,因为面对不同的哭戏,胡先煦总是能立足于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找到最流畅,最恰如其分的处理方式,牵动着荧幕前的所有观众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粉丝单独做小胡的哭戏cut。
然而面对这种称赞,小胡却说“其实我挺惧怕哭戏的。”
“因为一次比一次难,因为我泪点的阈值变高了,而且我生活中泪点也越来越高,我发觉我的意志越来越坚硬了。”
从《小别离》中的张小宇,到《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萧元时,《百鸟朝凤》中的蓝玉、《棋魂》中的时光,再到如今的大哥杨听风,胡先煦不断从青涩蜕变,逐渐攀登着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代”。在这超过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始终没有忘记对表演的热爱与初心,在作品的选择上,他更是不为自己设限,不论是类型题材还是人设风格都在不断挑战拓宽固有标签,因而接下来待播的作品也值得我们期待。
我们常说,皮囊可以雕琢,演技可以修炼,唯独“灵气”仿佛神来之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馈赠。而深知这一点的小胡,更加明白,灵气不仅仅是天生开窍,更重要的还是后天把握优势,不断晋级出新技能,让每个角色都能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既视感。
正如他所说,“在我热爱的表演世界里,做出点名堂”,这位行走在表演路上的演员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演员的价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