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活动开展以来, 延安市教育系统坚持用延安精神统领“课堂革命”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培养 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 推进基础教育“三个课堂”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守正创新,做优做精“第一课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加强“第一课堂”建设。

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监管督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指导全市中小学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科学编制课程计划,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奖惩机制,形成了涵盖基础教育所有学段、全部科目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长效机制。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导各县区和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先后形成延安中学“智慧课堂”、宜川中学“4+1自主课堂”、吴起高级中学“自主合作、动态生成课堂”、志丹高级中学“体艺美特色教学”、延安职院附小“自主学习课堂”等近百种课堂教学模式,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深度激发了师生生命潜能和精神状态,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是坚持用科技赋能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全市近年来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2.2亿元,建成市、县教育信息平台13个、班班通教室6579个,智慧校园建设和创客教育全面开展。

通过“远程同步智慧互动课堂”试点项目,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带动农村薄弱学校“课堂革命”推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行稳致远,做实做强“第二课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89.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84所,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功能部室全部达到省级标准,把“第二课堂”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红色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坚持开展一天一次的“延安精神特色班会课”、一周一次的“延安精神学习分享活动”、一月一次的“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唱响红色歌曲、表演红色剧情、讲述红色故事、朗诵红色诗词等形式,让延安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

编印出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革命精神伴我成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等红色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感知红色文化魅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组建延安精神讲习社、红色志愿者联盟、红色创客社等2466个社团,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是发展体育项目,增强体魄,文明精神。弘扬红色体育精神,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每年投入500万元经费,改善校园足球活动条件,提升校园足球普及水平,聘请外籍足球教练员进校指导教学,培训各级足球教练员1100余人,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县、市多层级常态化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延安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市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18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0所。

三是发展红色美育,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实施“红色戏曲进舞蹈室、经典红歌进音乐室、红色电影进影音室、农民画进美术室、陕北说书进语音室”为主要内容的红色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与红色艺术对话,立志成为根正苗红的新时代青年。

延安市的中小学腰鼓队、小小民歌手多次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演出。全市建成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示范基地1个,省级艺术素质测评试验区1个,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26所。

四是发展红色劳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建立健全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构建“2+6”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每年扶持建立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鼓励示范学校根据区域特点和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延安红色文化底蕴,加强红色劳动文化建设,将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奋斗精神。目前,全市建成劳动教育示范校24所,素质教育示范校29所。

坚持善作善成,做活做亮“第三课堂”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在体验锻炼磨砺中自主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闭环,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一是常态化开展延安精神系列教育。建立中小学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26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6个,建成红军小学31所。

全市中小学坚持把特色班、团、队会搬到革命旧址去开,把革命传统教育放到纪念馆去上,让革命传统教育走进灵魂深处,形成了“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等一批鲜活新颖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品牌。

二是系统化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鼓励各学校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开展“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的红色远足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励志报告会,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将思政课从校内辐射延伸到校外,发挥“第三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

三是全面化推动校外教育活动发展。坚持把校外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对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管理和指导。目前,全市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3个,其中全国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个、省示范校外活动中心4个。

探索开发了剪纸、腰鼓、秧歌、说书等20余项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开设了舞蹈、音乐、书法、棋艺等40余项特长培养课程,每年培训青少年万人以上。

四是持续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生态。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第三课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家长、专家学者参与到“第三课堂”建设中,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第三课堂”师资队伍,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融合的和谐育人网络。

下一步,延安教育将从理论创新着眼,从实践创新入手,不断探索基础教育“三个课堂”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生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彰显担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