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南辕北辙》中讲述的不单纯只有爱情,还有家庭和育儿问题,其中刘晓庆饰演的姥姥白静慧也是一个亮点人物。

面对三番五次惦记自己房子的儿子她果断拒绝,甚至最后不惜翻脸,相比中国啃老家庭,这位妈妈形象很多人竖起大拇指说这才是智慧的母亲。但这样的人设下,拒绝为儿子“付出”的白静慧,究竟是活得通透还是自私?明明最亲近的母子,又为什么会走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

白静慧是典型嫁给了爱情的女人,在外孙女鲍雪眼中,自己的姥姥是被姥爷千依百顺地哄着的女人,小雪这样评价自己的姥爷:

“要您说行的事,他连个不同意的标点符号,他都不敢往外冒。”

可白静慧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丈夫只是表面上听自己的:“他就是嘴上不说,架不住双手往外送,要不是我拦着,这个家早被他送光了。”

言外之意男人是典型的老好人,他习惯性地不拒绝,所以她也并不用感恩,甚至多了几分安全感的缺失,因为男人鉴别力和缺乏说不的气魄,从而自己就会时刻警惕。

境遇造就一个人,这也不难理解她随时保持清醒且犀利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在遇到侵略外地或者被算计的情况下,男人并不能成为自己的保护伞,再加上个性自以为得通透真实,也就造成了最终和儿女的关系。

她对孙女和外孙女的评价是:“水土,温度,营养都一样,可是结的果,却南辕北辙。”

一句话突出的是她对人和事的通透,却多少也暴露了感性的缺失,显得不近人情。年近七十岁丈夫刚刚去世,她和自己的儿子彻底闹翻了脸,一直没有往来,在她的脑海里,儿子和儿媳妇就是自私自利,连带着外孙女也是两个字“随根”

在她的人生观中,没有“中国式母爱”,将子女养大成人,供他们读书之后,也就不再有任何义务为子女付出。可是儿子却不这样认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母亲就应该为自己付出一切。

就像他说的“哪有您这样的妈”

但在白静慧心中也有自己的理解,她曾经对老伴说:“人家孩子,是添钱给父母买个大房子,这是用咱俩的钱,给他买个大房子,这叫孝心?”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随根”的确是存在的,她不喜欢儿子,其实何尝不是因为在某种程度像自己。

凡事清清楚楚,都是以现实为先,妈妈没有那么狠,儿子其实也没有那么糟。

导致母子决裂的原因大致出于3个:

买房,老太太拒绝为儿子出钱

老房拆迁,儿子特地从杭州赶回来,美名其曰想要接父母去杭州住,实则是想要这笔拆迁款,助力自己换一个大房子。

父亲角色极其是非常符合中国父母性格的,为了儿子,甘愿付出一切,也是理所应当。其实老太太的立场也并没有错,但偏偏要言语犀利,沟通中说话不留情面,直言说道:“我不占你的便宜,老惦记我们的棺材本干什么?”

“我总不能老了老了,混得连个窝都没有了吧。”道理是对的,但一句没有修饰且直白的话出口,任何一个儿女听到后都会心中不快,更何况是像极了她的儿子,为什么老太太更喜欢女儿?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女儿的随和凡事隐忍的性格,也同样像极了父亲,因此才能得到母亲的认可和喜欢。

白静慧的理性,以至于让她不会轻信任何人,哪怕是儿子,从心底她就觉得儿子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晚年托付给这样一个人,白静慧这样的性格在她心中,钱死死攥在自己手里,才最安心。

孙女留学,老太太拒绝出钱

在中国有句俗话,叫“隔代疼”,孙女出国留学,本来是件自豪的事,但出国需要要花10万的学费,儿子刚买了房子,可能的确经济周转有问题,也有可能是觉得身为奶奶的有这个责任,而身为奶奶的她并没有婉转地讲述自己的困难,而是直白的说自己不应该出钱供孙女读书。

“我只负担儿女教育的费用,大学本科毕业,澄澄研究生毕业,于情于理,我都对得起他俩,这笔钱,你想都别想。”

言语间或许道理是说得通,却根本有点缺乏人情味,显得凉薄。

丈夫去世,彻底闹翻

老伴死了,儿子提议想要把老太太接到身边为母亲养老,随之就又牵扯到房子的事情。

知子莫如母,她让儿子直奔主题,原来是儿子做生意需要资金,想要将父母的房子抵押,通常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妈妈们,一定会答应儿子的要求。可是白静慧却不同,反而更加剧了她对儿子的反感和防备。

反问儿子:“我欠你的吗?”

逼的儿子提出了签协议的方案,即使如此,老太太也不愿意签,觉得儿子会拿着协议说自己不通情理。妈妈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互不打扰。

最后,儿子只留下一句话:“以后您要是真有个病有个灾的,也不要找我。”

就此母子彻底翻脸,但是不是发现,两人的矛盾根源就在于儿子完全遗传了母亲的清晰和忽略情感的性格特质。

儿子有错吗?情理来讲,没有,他只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肯定想到的是父母,自己最能依赖的人。

妈妈有错吗?人之常情,也没有错,她只是让自己活得更自在,不让自己余生有任何的隐患和屈从。

但在父亲刚刚去世,儿子没有沉溺丧父之痛,更没有在意母亲失去老伴后的状态,直接提及房子和票子,同样显得过于冷漠,只关心事情的本身,忽略或者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感受。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咱这一辈子不坑别人,但也谁要坑我,也没那么容易。”

老太太为儿子贴了标签,儿子自然更加的愤怒,两个相似性格的人,很难和谐相处。

白静慧为人种种细节,以及拒绝为儿子“付出”,看似的通透,更为精确地来讲是利己,不能说这样就是错的,但的确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相比巨婴式养儿,这种错误的引导方式,同样会给儿女做出错误的示范和信息传递。

毕竟儿女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基础教育,还有家人的爱和正确的相处方式。国情不同,西方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可以借鉴,却并不适用,而最后母子的分歧与对立,并不完全是养了逆子,主要还是因为两人太相像。

白静慧其实是缺乏安全感的,她不愿意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旁人身上,更不是任何人的依附品,观点追求都没问题,只是欠缺了一点点同理心和沟通的技能,我们每个人都该懂得,你如何对别人,别人自然会同样回应,不管对方是爱人,家人哪怕是自己的子女都是如此。

文/

(作者/小雨※心理咨询师) 人生孤单,有我相伴,站长愿倾听你的委屈和压力,帮你中转走向幸福圆满的人生终点。你有什么情绪问题,情感困惑,又或者不同的个人观点,站长来帮你解答分析。#北辙南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