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眼的绿植勾勒出舒适优美的环境,折射了生活的富足和更高层次的追求。
虹桥路。家东面数百米外,就是那片曾拨动我心弦的绿荫。上世纪末,离别南方大鹏湾的那座学校,回到上海编撰城区的文化志,走进这片与虹桥路文化带呼应的文化绿地,我被这块实属凤毛麟角的城市绿洲吸引。它闹中取静,旖旎多姿,草木繁茂,花开莲塘。最是令人流连的,是那几座散布在绿荫中的文体活动人物的花岗石雕塑,线条简约柔美,造型圆润敦实,神情呆萌可爱且栩栩如生。当时,南国的茂密植被、苍山绿海,尚在脑中牵念不忘,而家乡西大门的国宾道,这块略显单薄的绿地,能在寸土寸金、钢筋水泥扎堆的大都市领生态营造风气之先,且匠心打造,如诗如画,足令我欢喜、喝彩!
一晃近30年。因工作变动、忙忙碌碌,虽相距不算遥远,我阔别这块绿地竟然也有二十多载!直到退休后,有一天忽然来了雅兴,提根鱼竿来莲塘休闲垂钓。正值夏日,四下绿肥红瘦,浓荫如盖,叶间鸟鸣,细雨蛙声,没想到这里至今还是个宜人的世外桃源,显见维护管理上的真功夫!
半年前,我把家搬迁到了虹桥路,这块绿地自然是饭后百步的首选。我竟然怀疑自己认错了地方!那方曾令我流连的莲塘不见了,代之以一泓弯曲的细水,清浅见底,上有一木一石两座袖珍小桥。这一改变,增添了几个微景点,还明显拓展了绿地的空间。一条逶迤弯曲的健身步道,如彩带飘落,将地块内不同类别的花木群和景观,巧妙自然地串连起来!我呆立许久,终于醒悟:莫叹垂钓梦难圆,这里的一切已然变得更精致、更合理。不是吗,除了健身,附近居民还能踩着蜿蜒“彩带”,在绿地各处赏花、亲绿和观景呢!忽然觉得,此身正置于一件集自然、人文、智慧与匠心的艺术作品之中。有一种感动,源自于环境对人的反哺与回报。此刻,一种生活在这座城市、这个时代最真的幸福感,又一次袭上心头。
不经意地想起,前一阵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一组图文。那些在城市已不足为奇的镜头,留存在手机,配文移录如下——
应友人之约,来到长宁区水城路,时间稍早,顺便走进路边的长宁老年公园。这也许是个最名不见经传的公园了,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去过一次,只有巴掌大,其余印象全无。此刻发现,这个楼房夹峙中逼仄而形状不规则的活动空间,居然植物葱茏大树参天,布局巧妙移步换景,而且分外静雅,简直是个都市里的桃花源!不经意想起,前几日采访外企,询问一家日企的董事长高木先生,在沪一年多没回家,有何感觉?高木先生回答,他在日本、美国、英国、匈牙利、泰国等国家的城市里工作过,比较起来,还是上海最舒服,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日本!另一家中日合作企业的山本先生,在沪的感受与高木大同小异。像他们那样,对中国和上海抱有好感的人士,如今很多。我想,除了经济发达,智能化程度高,生活多姿多彩之外,城市细节的精彩,一定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品质之一吧!
人同此心。如今国人爱到处走动,见多了好山好水好风光,许多有了把年纪和阅历的人,尤爱把目光投向异乡的生活环境、远方“家”门口的美丽细节。这些较之山水风光,具有更浓的味道和亲切感,足以令人流连忘返,直把他乡当故乡!
最难忘西双版纳景洪的市井,那些与店铺、人家连为一体的艺术绿化,小巧绿荫和林林总总、乱花迷眼的树桩、盆景摆设,简直令我迈不开脚步。还有丽水的古堰画乡,整整一条艺术小街,利用植物和一些简单、陈旧的生活道具搭配,点石成金,古雅巧拙,意境盎然,使得家家门前有景,户户窗外有“画”,令我这个外乡人,端着相机如痴如醉掉了队。在这方面,欧洲许多人口密集,房屋拥挤的古街老巷,绿化的装扮点缀也毫不逊色,创意巧思百出,时时令人眼睛一亮!在我的眼里有所区别的,仅是洋人较偏好色彩与造型,国人则更讲究奇巧与意境。说到底,人类天生喜爱锦上添花。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幸福感便附丽于环境的再造和养眼的绿植之上。换句话说,舒适优美的环境,折射了生活的富足和更高层次的追求。(甘建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