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机耕种、光伏发电、回收再利用......在“环保”被广泛讨论的当下,人们不断为可延续的未来生活作出种种努力。8月,《安邸AD》与你探讨“可持续”:对环境友好的设计、开源节流的生活方式,让当下存在尽可能地留存至未来;“环保”不仅是时髦,更是让未来愿景照进现实的最佳方式。继而走进北京、上海、洛杉矶、意大利、伦敦6处“全世界最美丽的家”,主人们倾心打造“永续”居所,以取之有道的可持续生活与自然对话。

蜜芒味的空间

一口被阳光吻过的清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色泽明亮、热烈而甜蜜的芒果是最具夏日气息的水果之一,在阳光亲吻下,黄被赋予健康活力的暖调,诞生出令人食指大动的独特色调——芒果黄。它仿佛能为空间增添浓郁甜香,芒果黄调的设计与粗麻、藤编等自然材质是天生绝配,它将属于热带的火辣浓情点缀于或繁或简的设计中,打造亲近自然、充满愉悦的能量场。

能量永续与循环

致敬自然的情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规则的植物之间有高低掩映,不同季节有不同意趣,菜叶们颜色不同......在Leng设计的食材花园,走进不同角落可以嗅到不同香气。

自然能量始终在不断循环,土壤孕育植物生长、开花,结出的果实呈上餐桌,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滋养的能量。培育、耕耘、调理,我们也在规律的框架内与自然有机互动,将自身获得的能量以另种形式回赠大地的礼遇。8月,《安邸AD》与你探讨“可持续”的生活,三位爱自然的可持续“先锋”分享了自己的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切身加入到这股生生不息的能量循环中,并从中内观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MOSS DESIGN STUDIO两位创始人:园艺设计师Leng、丈夫张清发,与FUGA FARM天开自然农社的主人李羽晴一拍即合,携手在超过460亩地的土地上改造出一个真正可循环的、不孤立于周边的、既好看又好吃的花园农场。Leng试着用法国园林对称的方式规划这座中式农场,让植物们交错着杂居在一起,以“年”为单位自由生长;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耐心而更加熟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Cyber Plants创始人沈思倩想通过一杯绿色纯植物、没有任何添加的蔬果汁,唤醒大家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原始生机在钢筋水泥中被小心留存,并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土壤、自然、植物仍然在为来访者输送能量,供他们重新回到各自的生活......Cyber Plants像是一个科技实验室,这是思倩与建筑师Yoshihiro Kamiyama有意创造的氛围,也是大城市的田园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在自家的“生态植物园”里, 睫毛经历着体力上的辛劳, 却也享受着收获的乐趣。看着自己种下的植物, 从发芽到成长,最后结成能量的果实, 被美美地端上餐桌, 也是一场精神上的“可持续”洗礼。在她看来,自然却从不吝惜馈赠,四季更迭、依时而食,这正是人对自然的真诚感知。

探寻竹的未来

坚韧的生命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设计师高扬多年来致力于竹材研究,既寻找竹子的当代创作可能性,也在探索如何将易于生长的竹材制成可替代塑料的生活用品。他创作时往往要先拼接出最外部看似表皮的层面,再往内继续接榫。因此,我们看到的外部并不是这件作品的终点。去年,他用上万根民间日常可见的竹签子制成了家具“蒲公英”,外观看似脆弱、柔软,却具有结实的承重结构和富有弹性的坐感。它从全球超过2021件参赛作品中被选中,入围“2021年罗意威工艺奖”(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

与自然展开对话

“可持续精神”填满的家

家,是主人生活的重要见证者,亦是审视自我存在最好的一面镜子。如今,“可持续”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议题,它可以渺小到避免过度开源、提高物件的使用效率;它也意味着尽可能让当下的存在、我们的思考与实践更能承载未来发生的故事。本期6个来自世界的各地的家,或栖于山野与自然相融,或自给自足、开源节流;它们皆是主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的诠释,更为我们展示出未来可期的生活方式。

北京 / in Beij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山下的家”创始人任泉灏和妻子于丽以及三个孩子的家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一个小村,这是一座由玻璃幕墙围住而成的两层建筑,院子外方内圆,在室内将自然景致尽收眼底。这个家的设计师林巧琴从纪伯伦的一首诗中获得灵感,在设计中寄予家主人对孩子及其将来生活的爱。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实现了“中看又中用”,既承载生活起居,也记录了家人之间的温情时刻,让他们与自然相随,践行生活的可持续。

洛杉矶/ in Los Angel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著名好莱坞演员夫妇Ashton KutcherMila Kunis,在洛杉矶建起一个具有远阔情怀的家,他们请来多次入围AD100的建筑师Howard Backen,历时五年联手打造了一个光伏发电、水源食物自给自足的高科技农舍,旁边种植了一片玉米田,顺带挖一口井灌溉土地......这段从无到有的筑梦旅程,让他们寻回一种与土地相守的完满心境。

意大利/ in Ital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意大利建筑师Valentina Moretti设计的这座拥抱着风景的自宅,内外每处巧思都考虑了与自然的互动。它证明了先进的工艺革新和归于自然的简单,两者完全能够兼容。家主人坚持选择真实、纯净、可持续的材料,让这个家如生命体般处于始终进化的状态。它灵活地满足建筑师夫妇及三个小孩的生活需求,同时兼顾着与生态的平衡关系,与周围的自然建立一种相互给予、回馈的依存关系。

在上海 / in Shangha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思南公馆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住宅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将20世纪20、30年代的海派建筑风情和历史文化延绵传承。入围2020年AD100 Young的设计师Tiffany一展生花妙笔,将东西方融合,用摩登混搭现代,让这栋位于思南公馆的四层花园洋房变身为主人会客和办公的专用空间,其风格东西合璧、融古贯今,于海派底蕴中典藏新意未来。

在北京/ in Beij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从繁华都市到百里乡野,女主人建一座房子,抱山而居,从山水中收获一份重返自然的意趣。群山、绿植环抱着空间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家具及收藏,更是一种舒展而适切的生活方式。设计师戴国军和主人是多年至交,他希望用结构去做设计,让力量感克制地充盈整间房子。空间视野开阔,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让光线和自然风景肆意地融入,成为房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伦敦/ in Lond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左滑动

室内设计师Kelly Hoppen将位于伦敦郊区的 一间谷仓改建成自己的家。她保留了谷仓原始的魅力和特色,再用地板、面料以及复古和现代作品的混搭。空间内部是城市和乡村两种风格的交织,既有让人如置身于田园牧歌乡村中的闲适惬意,也有让人如同身处现代城市的摩登便利。

设计颠覆想象

超越时代的环保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世界博览会美国馆,建于1967年。摄影师:Eberhard von Nellenburg

纵观设计的古往今来,从资深前辈到新锐力量,设计师们始终为打造理想人居环境而努力。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美国馆被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者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打造成为20层的高圆顶建筑。此后,以造价低廉、建造迅速的球形建筑理念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富勒球”中蕴含的哲学理念的影响力则超越了建筑领域,也是倡议人类尽快减少资源消耗的标志设计。

Moshe Safdie

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盒子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Moshe Safdie与同事在模型前讨论。在一个还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年代,背后有着惊人的工作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达90吨的“盒子”在现场直接浇筑,然后转移到装配线安上机电系统、保温层和窗户,再安装模块化的厨房和浴室,最后用起重机将每个模块吊装到指定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世博会上的加拿大馆Habitat 67如今依然在使用中,“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园” 是这个社区集合住宅的初衷,为经济适用公寓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质。

向左滑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皇岛海碧台是以色列裔加拿大建筑师Moshe Safdie在中国的第一个建筑项目, 是他对Habitat 67设计理念的延伸和再应用。

同年世博会上,29岁的Moshe Safdie也打造了一个激进的城市生活新模型Habitat 67,以呼应“人类与世界”的主题。这个由354个预制混凝土“盒子”组成的庞然大物将郊区花园住宅装进了城市高层经济公寓。半个世纪过去,158个家庭依然快乐地栖居于此。

Geoffrey Bawa

建筑生长永无止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eoffrey Bawa在Lunuganga庄园里,图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处1948年买下的废弃橡胶园在巴瓦长达50年的精心改造下,成为20世纪最引人入胜、最质朴无华的花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unuganga庄园东平台的花园屋室内。这里空间宽敞,光线充盈其间,让人可以饱览四周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被在丘顶花园恣意生长。图中右侧红色屋顶是岛上本来就有的老建筑,巴瓦将其改造为主屋,包括客厅、卧室,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藏。

向左滑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瓦的自宅Number 11位于科伦坡33号街,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各种拆除和改建,拥有大量的艺术品和文物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宅是巴瓦对建筑旧物拼贴的兴趣使然,这里没有严格的内外界限,从斯里兰卡和南印度的老建筑中抢救出的切提纳德柱巧妙地融入天井花园,与左侧Donald Friend创造的艺术门异常和谐。

向左滑动

斯里兰卡及亚洲的传奇建筑师Geoffrey Bawa(1919-2003)始终坚信:“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自然之美更加凸显,几何与自然组合在一起又是如此完美。” 这位“亚洲建筑之父”从民族和历史遗迹的混沌之中找到了一种新的建筑标志,他的作品始终在生长,用无尽的想象和创造力与自然展开对话。Lunuganga庄园是他与自然最紧密的联结和实验地,而位于科伦坡的自宅写满了他对建筑旧物拼贴的兴趣。

Emeco

设计环保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采用回收铝打造的1006 Navy需要经过77道工序和大量的手工制作。2.迄今为止,111 Navy已经回收再生了至少7400万个塑料瓶,几乎每隔1秒就会增加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口可乐联合Emeco开发出可再生塑料,将可乐瓶回收清洗、粉碎成颗粒,作为65%的原料,再结合35%的玻璃纤维和色素一起注模成型,把111个塑料瓶变成一把经典的Navy座椅,故称为111 Navy,共有7种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迄今为止,111 Navy已经回收再生了至少7400万个塑料瓶,几乎每隔1秒就会增加一个。

向左滑动

1944年,Wilton C. Dinges创立了电机和设备公司Electric Machine and Equipment Company,简称Emeco。二战期间, Dinges为海军打造了一款轻便、防火、耐侵蚀的座椅——1006 Navy,它采用80%的回收铝材制成。拥有77年历史、今日转型为家具品牌的Emeco,希望实现百分之百的循环体系,把碳足迹最小化,让椅子拥有无限循环的生命。

环保设计最潮?

打破空谈才是真时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森林里竟然隐藏着一个沙发?这组惟妙惟肖的家具系列叫作Design by Nature,由瑞典Front设计工作室为Moroso设计。它运用了先进的3D扫描技术以及传统的纺织工艺,将自然界中的元素巧妙转化为室内家具,唤起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设计师Karin An Rijlaarsdam设计的地毯系列,以象牙海岸大巴萨姆的编织技术、工艺品和风景为灵感,把自然美带入室内。在可持续的概念上,它使用再生涤纶为原料,独特的缝合技术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ENTU本土创造以废弃陶瓷骨料再生为基础,创造了名为“穗”的建筑材料。设计师将约40%的回收日用废瓷与调配的高性能混凝土混合,调和出一种形似水磨石的唯美砖材,它具有8

种不同的色彩,可以满足各类空间的搭配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如抽象画一般的地毯,它的设计初衷其实是为了利用废弃的羊毛边角。设计师Patricia Urquiola通过不规则的波浪图形来重塑地毯品牌GAN生产过程中的羊毛废料,并赋予了它美丽的色彩渐变。

向左滑动

当可持续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时, 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拥有一件走在环保潮流浪尖的设计单品,不仅是“赶时髦”的行为, 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本期的实用手册与你分享践行环保的设计与家具趋势:模拟天然形材、循环回收材料,大大小小为低碳减排努力的设计巧思等,让环保理念与实用性能无缝结合,打破环保空谈。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

是爱家、爱生命、爱世界的方式。

你将如何以“永续”表达对生活的热情?

评论与我们分享!

图文来自《安邸AD》8月刊

编辑 | Simona

视觉设计 | Mo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