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有网友爆料,河北秦皇岛一景区内,一孩子家长徒手尝试拔掉孔雀的羽毛,然后递给孩子逗她开心。景区回应称,因未接到投诉暂不了解此事情,如果发现只能制止无法处罚。因为羽毛未消毒,建议请勿带走,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起公众广泛谴责,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分析来看,关于此事件主要有两波较大峰值的舆情传播。

11日00时,ZAKER新闻 首先播报关于女子景区内为逗孩子开心拔掉孔雀羽毛的相关新闻,随后凤网、今日头条、大鱼号、微信公众号、百家号、新浪看点等平台相断播报此新闻信息,事件得到进一步传播扩散,舆情热度不断攀升。

头条新闻、人民网、新浪新闻、新闻晨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新快报等新闻媒体的报道进一步助推舆情热度达到第一波峰值,舆论对于女子的不文明行为表达强烈谴责及愤怒情绪,要求严惩的声音在舆论场中不断传播扩散。

12日,中国警方在线、平安江阳 等官方帐号跟进报道:河北秦皇岛燕塞湖鸟语林景区工作人员表示确认视频是在鸟语林景区发生的。目前景区暂未就此事报警,但将保留报警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自媒体帐号如:互联网俊明说、廈門李李 等转发相关新闻并发表看法。在网民意见表达中,强烈要求将此类行为加入游客黑名单或者个人信用报告中,对女子的行径予以严惩,以起到警示作用。

旅游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旅游景区内“请爱护公共环境文明旅游”“文明旅游公约”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这些温馨的言语,时时提醒游客文明出行,争做最美旅游人。可还是有不文明旅游行为发生,2017年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被曝有游客拔孔雀毛,北京动物园大熊猫在众目睽睽之下连续两次被人投掷石块,福州动物园游客为让袋鼠跳扔石头砸袋鼠致一死一伤,厦门市中非世野野生动物园游客想试探鳄鱼是不是活的用石头砸伤一条湾鳄,2018年江苏扬州茱萸湾动物园4只雄孔雀遭游客拔羽毛受伤。

外出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也需要用文明行为去守护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美好。有些人对美好的定义有失偏颇,缺乏对动物基本的尊重和爱护。

舆论情感的愤怒

如今,社会文明氛围越来越好,人们的觉悟日渐提高,文明旅游已成普遍共识。从云南保护大象,到浙江挽救鲸豚,随着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逐渐浓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暖故事,正通过互联网新闻及信息的传播不断涌现在公众面前。而此时女子在景区内为哄孩子开心拔掉孔雀羽毛的伤害动物的行为,不仅会对动物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更是对公众持有的尊重自然、保护动物价值观念的粗暴挑战和肆意践踏。作为游客,无视景区规定,伤害动物,作为家长,为满足自己的个人私欲,做了错误的示范,其行为无疑是对相关法规的无视,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漠视,引发舆论情感的强烈愤怒。

旅游文明行为规定不断出台

面对那些不文明行为,除了规劝教育外,也需要包括“黑名单”制度在内的“硬核措施”。这些规定既有助于游客明确何为不文明行为,又能够增加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治力度,让更多人在旅游时有所忌惮,做好自我管束。

为了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工作,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识,2016年5月26日《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由国家旅游局修订发布,自2016年5月26日起实施。

各地文旅部门为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倡导文明旅游,出台了有关条例,《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出境旅游团队文明旅游暂行规定》、《黄山风景区出台实施旅游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等等。为更好的树立文明风尚,对引导游客规范旅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1年4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文明旅游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依法依规加强旅游不文明行为惩戒。各地要将文明旅游工作纳入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标准的监督实施,及时发现处置旅游企业管理和文明提示不到位、安全隐患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问题,严格依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处理。积极推动文明旅游入法入规,努力破解游客不文明行为在记录采集、核查认定、信息共享、追责处罚、联合惩戒等方面的难题,发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威慑力,下大力纠治旅游不文明行为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