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

外交青年原创学术交流与实践服务

Glory Diplomacy

Ny.2021 / No.1614

媒体合作 | 学术原创投稿 | 广告联系

邮箱:fydwjzhuanyong@126.com

编辑 / 小二 审核 / 陈际界

再审 / 王盖盖

来源@ 鸿观中东

2021年巴基斯坦时间7月14日,中方企业出勤班车在开往施工现场途中遭遇恐怖袭击,中国人9死28伤。消息传来中国举国震惊。巴基斯坦,那可是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啊,在中国被广泛称为“巴铁”。在“巴铁”的国度怎么会发生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呢?

几十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友好是一个基本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也是一个内部政治斗争相当激烈的国家,在这样的政治态势下,存在对中国不友好的势力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们之前的宣传报道几乎看不到这一点。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中国执行了非常不友好的政策,美中关系急剧恶化。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积极拉拢西方大国合力对抗中国。一时之间,美国几乎成为恶魔般的存在,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媒体也被一些中国人视为洪水猛兽。在西方大国相当多元的社会,难道那里真的就是全民“同仇敌忾”反对中国?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对华友好的,也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反华的。

在今年3月份缅甸发生反华事件后,我曾经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联合早报》上,那篇题为《中国须更深入认识世界》的文章在当下还有它的意义。

中国须更深入认识世界

今年3月14日,缅甸仰光莱达雅工业区发生主要针对中国企业的打砸事件,到15日中午已经造成32家中资工厂受损、两名中国员工受伤和至少2.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000万新元)的财产损失。

缅甸是中国有长达2200公里共同边界的邻国,按照中国的外交表述,中缅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通告显示,2019年4月两国签署了10亿元的援助协议;2020年1月两国就在三年内提供40亿元援助达成共识。但即使是这样,在自己家门口还是发生了如此的反华事件,很多中国人对此感觉不可思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3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与缅甸是山水相连的胞波兄弟,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对缅甸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对华友好也是缅甸各界的共识”。中国外交部的如此表态令一些中国人更加疑惑,既然两国关系这么好,而且对华友好也是缅甸各界的共识,那为什么还会发生打砸抢烧中国企业的恶性事件呢?

的确,面对国内官方的乐观表述和国外的惨痛损失,中国人有理由对看起来很矛盾的现象感到困惑。客观而言,近些年来中国人感受到的类似困惑并不鲜见。一面是中国大力帮助、中国官方宣传的友好国家,另一面则是危害中国及其国人利益的国家,一些国家的“形象错位”让中国人常常想起一个成语——忘恩负义。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上有关“忘恩负义”的涉外描述并不少见。

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呢?一是部分中国人对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认知有问题;二是中国官方对一些双边关系的客观认知或塑造有问题。

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友好,认为两国友好了,双方的关系自然也就容易发展了。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认知,友好是双边关系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核心推动力。事实上,利益的互相获取才是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核心要素,互相需求的国家才最有可能发展密切的双边关系。

一直到现在,中国还有一些人对几十年前的阿尔巴尼亚“背叛”中国耿耿于怀,并且还把阿尔巴尼亚视为对中国“忘恩负义”的典型,其实这种心态在国际社会很难得到积极评价。世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双边关系的发展一般是基于利益需求的你情我愿。当AB两国发展关系时,即使这种关系对当下的B国更有帮助,A国也不能对B国心存施恩之心,哪怕是B国对这样的双边交往深表感谢。从理论层面来看,在阅读仍然流行于当下世界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著作时,也的确很少看到对“感恩外交”的描述。

在大部分国家看来,中国与之发展关系本身就说明中国有相关的利益诉求,在此之外,如果一些中国人还期待对方对这种双边交往心存感激的话,就很容易让对方感觉不舒服,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中国根植于这种双边交往的原本利益也会受到伤害。

所以,对于部分中国人表达出来的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忘恩负义”说,我本人是相当担忧的,特别是自去年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有关“感恩”“忘恩负义”等网络涉外话题还有增多。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需求,有时候是会发生变化的,利益的变化自然会导致国家外交选择的变更。中国要基于国际社会的相对共识,更加客观地认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亲疏远近”。

中国网络空间会出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忘恩负义”说,与中国官方对某些双边关系的认知和塑造也有一定的关系。纵观1949年以来中国国内对一些国家的宣传报道,存在的现象之一是,在与某个国家交往较为友好密切时,基本看不到有关那个国家的负面报道,“一好百好”;而当与某个国家交往不顺或交恶时,也往往很难看到关于那个国家的正面报道,“一恶百恶”。

因为几乎所有国家都不是单一色调的存在,所以不管是“一好百好”还是“一恶百恶”,都会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对相关国家的片面认知,令他们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问题上陷入困惑。从长远看,这显然不利于中国与世界的恰当互动。在今后的宣传报道时,中国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再者,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讲,要想及时准确地把握各国的最新发展信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在信息和政策之间还存在繁多的环节。

而且,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存在行政议题设定和“内参报告”的“揣测上意”化。这当然会制约中国对世界的客观认知,从而会影响到中国相关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到部分民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这次缅甸发生的反华事件再次说明,中国必须要更深入更客观地认知这个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自己。(作者:范鸿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今日推荐

驰援河南

河南连日暴雨,汛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7月21日上午,大外交智库应试就业研究院宣布捐赠10000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考研考博课程2000元听课学习通用券,优先为受灾地区大学生的考研考博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救助对象包括河南地区所有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类专业的考生。灾难当前,让我们同舟共济,帮助河南渡过难关。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盖盖

微信号:Glory-Diplomacy_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