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巢湖市到云南富宁县再到陕西榆林市,7月以来,多地接连传出暑假暂停教培机构开课的消息,每一条都在教培行业掀起巨浪,每一条都让越来越多教培从业者陷入焦虑和迷茫。 “如果寒暑假真的不能补课了,教培机构怎么办?”“转型迫在眉睫,但究竟该怎么转?往哪转?” 深切体会到众多教培从业者的孤独、困惑,《教培校长参考》策划了“教培机构转型”系列专题,将不同校长的探索和思考分享给大家。不破不立,向死而生。我们寻找新的出路!

以下为第一篇转型文章,由一位山东培训机构校长口述分享,教培校长参考整理编辑:

关于转型的六个思考

现在我们正在正常开课,也还没收到关于暑假能否补课的通知。但是我也不敢只等通知,因为现在要考虑的不只自己,我们还有100人的团队,我要保证他们能活下去。

所以最近我们都在考虑新的布局和转型,这样政策下来就可以立刻切换。

现在其实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教培死,文化兴,而且教培也不会死,只会换一种形式存在。这是现阶段我对于机构转型的一些思考,在此分享给大家:

1. 承接各社区作业辅导室任务,收取课时费分摊运营成本,并为政策的进一步趋紧做过渡。 2. 低调运营现有教培业务,并开始进行名师群体的宣传布局,为后续提供个性化劳务型教育服务做铺垫。 3. 成立劳务公司,为后续劳务派遣(派师)做好资质铺垫,以后估计资质会难拿不少。 4. 成立文化传播公司,承接阅读及红色阅读项目,我们现在已经接到了130余家单位的项目。 5. 与双一流高校共同申报文化产业项目。 6. 跟随政策趋势,转型传统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延伸,政府对这个方向的活动和内容支持力度都非常大。

下面重点聊一聊第二点和第三点,劳务型教育服务模式。

这其实也是学习韩国教培行业之前的形式,机构可以按照包月或者包季收费的方式,向家庭派遣上门服务的老师。现在我有朋友已经开始启用这种劳务型教育服务模式了,他们一小时收费700元,以4-6人家庭小班的形式教学,机构方来进行统一布置。

这样机构其实是作为一个家政机构,为雇主提供教育钟点工,我们完全按照雇主的要求工作,既不提供统一的线下培训场地,也不会超前超纲教学制造焦虑,就不属于教育局监管范围内了。

但是我们的受众也会从40%左右降到5%,因为能够享受得起劳务型教育服务的只有小部分中产及富有人群。

那么小机构怎么办呢?我觉得大家抱团取暖也是一条路。比如异业联合,可以把各自的拳头产品集合打包,而且具有明显名师效应的小型机构,抱团到一起是有非常大的竞争力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培校长参考“(ID:jpxzck),作者阿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