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开幕。分组讨论会上,成都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晓涛介绍,成都市医保局下一步将锚定生物疫苗、创新药械、影像AI、远程医疗等医药健康产业“新赛道”,主动服务本地医药健康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一批“新赛手”,挖掘、整合、撬动医保资源,在政策供给、场景供给和资源供给上进行创新,实现既服务民生福祉,又推动产业发展的发展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晓涛介绍,成都市医保局的工作规划围绕“给政策”“给场景”和“给资源”三方面展开。

“给政策”方面,成都市医保局将探索精准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的智慧路径和办法。“成都市医保局将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把符合条件的诊疗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实施分类定价,为医疗健康新业态发展创造空间。同时,大力推动‘惠蓉保’普惠式健康商业保险发展,将更多‘成都造’医药产品纳入特药目录。”杨晓涛说,成都市医保局将通过建立第三方医学检验项目医保支付目录并动态调整,实现医学检验项目集约化供给。

“给场景”方面,成都市医保局提出以场景化思维打造城市医保服务新空间,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成为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尺。“打造‘群众身边的医保工作站’场景,建设更加贴近群众的医保工作站点;打造‘群众畅心办’服务场景,针对群众和企业在医保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实施精细化管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多‘不见面、零接触、异地办、一网通、一码通、一次办’的服务体验;打造‘长期照护’服务场景,建设长期照护保险综合示范基地,满足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生活服务需求。”杨晓涛表示,打造场景的过程中成都市医保局将通过整合银行、保险公司及定点医药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实现窗口前移、服务下沉的便民效果。同时,成都市医保局将引入行业头部企业,为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给资源”方面,成都市医保局将利用今年医保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契机,为发挥医保杠杆导向作用预留空间。杨晓涛把可以赋能的资源归纳为数据、基金、平台三大方面。“数据资源赋能方面,成都市医保局与高新区共建医保创新应用中心,建设医保大数据实验室,探索医保数据资源安全应用。基金资源赋能方面,成都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发挥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力、支付支撑力、杠杆撬动力,汇聚全球医药健康领域技术、数据、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人才链、搭建合作链、完善创新链、畅通融资链。平台资源赋能方面,成都市医保局将发挥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医疗保障战略联盟作用,整合联盟资源,面向全球吸引医药健康产业一流企业来蓉发展,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据介绍,成都医保贷设立至今已发放超150亿元。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王培哲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