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魏玛德国的国家海军。衰败、疲弱、落后,这就是战后德国海军的真实写照,受到了协约国那些苛刻条款限制的德国海军几乎失去了作战能力,是连近海防御都做不到的残破之军。那时摆在德国海军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恢复战斗力,哪怕是恢复近海防御的能力都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战后德国海军保留下的人员都是德国海军的精华力量,在绝对的困境之中,德国海军还能够通过整合国内剩余不多的海军工业和设计人员,为德国海军的复兴重新积累力量。

在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之后,德国海军确实相较于战后初期好了不少,起码近海防御能力相对恢复了不少。至少,德国海军已经有能力守卫自己的海岸线,而不是每天都要提心吊胆,担心协约国打过来时自己无力抵抗了。

但是,对于德国海军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在海上的国防态势十分糟糕,甚至于严重到影响了德国海军的重建方向和海军战略了。

首先来说,一战后的德国海岸线并非是连贯的海岸线,而是被割裂开的海岸线。德国海岸线都在波罗的海内,按道理这种内海海岸线很好防卫,可偏偏因为丹麦的存在,德国海岸线被一分为二,这就导致了德国海军在实际的部署中非常难以调动,毕竟因为丹麦的存在,德国海军的调动变得较为复杂。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德国当时还存在有一块飞地,也就是三面被波兰国土包围的柯尼斯堡(也就现在的加里宁格勒,二战后被苏联获取了控制权,现在属于俄罗斯),所以德国海军还必须在远离本土的柯尼斯堡进行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恶劣的海岸线导致了德国海军在实际的海防部署上困难重重,有限的海军力量必须坚固三个位置的防御工作。

而对德国更加不利的则是他周边的国防态势问题,德国在海上同时存在有三个不同的对手,西面是已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绿水海军转变为了远洋海军的法国海军,而东面则是对德国十分不友好,海军力量刚刚成型不久,以驱逐舰、潜艇为主的波兰海军。

波兰之后则是苏联海军的波罗的海舰队,虽然苏联海军也是以驱逐舰和潜艇为主,但是却拥有一定数量的巡洋舰,俨然要比波兰海军更具威胁。

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对手,力量有限的德国海军在新造船只恢复海军实力时,只能够选择一个对手为假想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德国海军的力量此时非常不足,在海军工业和海军作战力量上均显不足,这导致了德国海军只能选定一方为假想敌。

可这也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无论德国海军怎么选择,处于关键时期的德国海军都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海军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德国海军以法国海军为假想敌,面对自身工业能力雄厚,尤其是拥有大连船坚炮利的法国海军,德国不能选择被动应战,否则法国势必以自己的优势舰队封锁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就会让德国海军失去与之对抗的能力,只能被动挨打。必须建造具备一定远洋能力的重型巡洋舰出海迎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德国海军选择以波兰海军和苏联海军为假想敌,波兰和苏联在工业能力和海军力量上均不如法国,德国海军又不用担心被对方封锁出海口,那么德国海军自然可以从容的迎击对方,此时只需要建设拥有大口径舰炮的浅水重炮舰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是一个单选题,选择以法国海军为假想敌,那么德国海军的船只就会变得稀少,全力以赴应对法国海军时,若波兰海军趁势杀来,则德国海军有可能因此乱了阵脚,同时还不确定苏联海军是否也会下场。

但如果以波兰海军和苏联海军为假想敌,德国海军确实是可以从容应对二者的进攻,可是如果法国海军突然对德国发动进攻,那么德国海军就将被法国海军封锁出海口,日久必然被法国海军所击败。

两个方向、三个对手,又因为三者间的实力差异而延伸出两套截然不同的对抗方案,这对于德国海军简直是地狱般的困境。一旦德国海军在战略方向和造舰方案上选择错误,德国海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这让德国海军变得有些手足无措,因为德国海军此时本就计划建造新锐主力舰充实海军战斗力,现在却陷入这样的选择难题之中,这实在是让德国海军大为恼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于到底该采取何等的海军战略和未来采用怎么样的造舰方案,德国海军内部争论不休。部分推崇远洋作战的海军军官认为应该建造重型巡洋舰,以便于日后应对来自法国方向的威胁,防止法国海军封锁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而相对保守的将领则认为应该建造浅水重炮舰,这样能够应对来自波兰和苏联方向的威胁,同时还不至于过分触动协约国的神经,更便于德国海军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

然而,这种争论伴随着德国海军对《凡尔赛协定》中有关德国海军的限制条款的研究而中断。原因是德国海军在其中发现了可以解决困境的条款。按照《凡尔赛协定》中的限制条款,德国海军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0160吨,主炮超过11英寸的舰艇。

根据德国海军的推测,这两条规定只要新造战舰主炮不超过11英寸,那么吨位上略微高于10160吨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条款是没有说吨位限制是指标准排水量还是满载排水量,那么即便他们略微超过一些也可以搪塞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德国海军的建造方向就有了,他们计划钻限制条款上的漏洞,建造一款排水量在11000吨左右,装甲防护为巡洋舰级别,配备11英寸主炮的主力舰。这种战舰的火力优于所有重型巡洋舰,因为当时重型巡洋舰的主炮都是8英寸口径,根本无从抵挡它的火力,可以有效的对抗苏联和波兰海军。

而另一方面,这种新锐战舰的航速也要高于当时的战列舰,并且有较高的自持能力,能够满足德国海军的远洋作战需求,在面对法国海军时也有一战之力。

这种新锐战舰就是后来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又被称之为袖珍战列舰,是德国海军复兴的重要标志。德意志级装甲的入役也改变了德国海军的疲态,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

当然,德国人当时并没有想过,德意志级的入役会给欧洲的海军局势带来多大的影响——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军地震就此爆发,欧洲的海军竞赛又被重新点燃,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文献:《列国海军造舰术の现状》

《大挑战:德国的海洋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