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她曾辉煌,亦曾黯淡。

她起点很高。年仅23岁,就凭处女作《孔雀》一炮而红,她饰演的姐姐,热烈又执拗,纯真又善良,成了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一直都是演技派。

她是《门徒》中骨瘦如柴、狼狈不堪的瘾君子阿芬,毒瘾发作时浑身抽搐的样子,真实到让人生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天水围的夜与雾》中被家暴至死的晓玲,是四川嫁入香港的外来新娘,是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悲情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唐山大地震》中的成年方登,面对人生中的巨大变故,始终隐忍而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无双》中烈焰红唇,气场全开的阮文,独自一人含泪抽烟,一眼就令人心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张静初。

《唐山大地震》后达到事业巅峰,她却选择独自去纽约留学,归来后已成娱乐圈边缘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续主演的多部电影票房惨败,转战网络出演网剧《不良人》,低劣的画质引起公愤。

有媒体追问她:

出场就是大荧屏,如今为何沦落到拍网大?

她却不慌不急:

人生怎么可能总在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岁,单身,事业一落千丈。

无论哪一个元素看起来都充满悲情,就像是她一直扮演的角色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界期盼看到她落魄的模样,她却宁愿远离名利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她在北京的郊区,买下了一套独门独院的小别墅

,自己装修,自己居住。

偷偷地把自己藏在世外桃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倒也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花了整整5年,装修自己的家,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情。

一起来看看张静初的家。

放眼望去,张静初的家自然、古朴,就跟她本人一样大大方方,没有一件高贵奢华的摆设,每一件物品都很普通但有格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门是餐厅,一大片的绿植映入眼中,餐桌和餐具都很简单,开放式的格局,显得很通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桌的后面有一柜子的高脚杯,坐在这里喝酒一定很有氛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是客厅,酒红色的沙发很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静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窝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一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楼有一个书房,嵌入式的书柜,布局精巧,书籍密密麻麻地摆放着,看着就有一种弥漫的书香气。

书桌旁边有一个大大的落地窗,看累了可以远眺一下远方,缓解眼睛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房的对面是一个私人电影院,一张舒适的红色沙发,承载了她许多无眠的夜晚。

荧屏藏在落地窗的上方,需要的时候缓缓拉下,再拉上四周的窗帘,就能打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密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所有的窗户都是落地窗的设计,法式的黑格窗,优雅又耐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空间切割为一个个小块,更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厅的柜子、地毯和悬挂画,并非什么几十万的名品。

她自己都弄不清是出自于哪位名家的大作,还是普通人的作品,因为这些都是她从跳蚤市场淘回来的,“英雄不问出处”,艺术品同样也不问出处。

“再昂贵的艺术品,不喜欢就不需要,再廉价的艺术品,只要喜欢千方百计也要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最热衷收藏的单品是地毯,家里几乎都是开放式空间,全靠不同的地毯来区分。

每次去跳蚤市场,她都要人肉背回来十几条地毯,各种花纹、风格的都有,花不了太多钱,但能让她有一个好心情。

“地毯是手工艺人辛勤劳作编织出来的,每一个都美得不像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关处,有一对很有特色的椅子,每次有客人来,总会被这对椅子吸引目光。这对椅子看起来很复古,因为就是张静初从美国一家百年历史的电影院里淘回来的。

一把伦敦旧式雨伞,斜靠在椅子上,绅士的形象就浮现在了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客区的波点沙发,来自法国跳蚤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点的跳跃感和周围的宁静感结合,竟丝毫不突兀,还生出一种诙谐活泼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椅子后一张老上海月份牌,中西艺术碰撞,结合地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房间里都没有茶几和床头柜,全部用老旧的旧皮箱来替代。

上边随手放着几本书,就营造出了一种文化人的浪漫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质的木墩,天然地拥有抚平人心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的这台点唱机,生产日期刚好是妈妈的生日,张静初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只为了纪念这奇妙的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回来的时候是坏的,她专门请人修好,再次打开开关,点唱机的光芒照耀了整个房间,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房设计比较简单,厨具平时都收纳起来,显得简洁。花朵点缀其中,异常缤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的时候把厨具取出来就行,张静初还曾在这里直播做月饼送给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房间里,最让人羡慕的就是独立衣帽间了,这是衣帽间的外边,相当于梳妆台。

吊顶还有中央空调,以调节温度。

衣帽间和梳妆台的柜子、桌子、椅子都是从旧市场淘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生间也很简约,素色的绣球花,暖黄的灯光,复古的镜子,还摆放着一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间里最多的就是绿植。

蝴蝶兰、水仙花、百合、绣球、芍药、鹤望兰,都是她钟爱的花卉。

墙上悬挂的,是她亲手制作的植物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植物,根茎硕大,深深扎根到土里,仔细打理可以存活好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置在楼梯口,花香能随风飘散到很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旧茶壶,颜色如同深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两株恹恹的菊花,也无须丢弃,找一个小蛮腰的瓶子插上,独具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古的灯具,硕大的绿植,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格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所有的单品中,张静初最爱的是二楼的红色沙发。

“外表平静而内敛,内心的激情却如同火焰。”

一如张静初本人。

外表清冷而疏离,内心热烈而执拗,不甘于平庸,宁愿用生命来反抗。就如这个红色沙发一般,寂静地摆放在这里,却像一束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静初的院子里,养着一棵枇杷树和几只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她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长大,在她记忆里,院子里总是有一条狗,总喜欢在她腿边蹭来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纪念小时候的生活,她把院子做成自己记忆里童年的样子,有树、有花、有狗,如同乡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的外表其实看起来并不奢华。

有点像世外桃源——一路穿过茂盛的树木,拨开繁茂的枝叶,踏过长满了鲜花的小道,才会走进这座充满了复古气息的房子。

日光与月光,在这里互相交织,岁月似乎格外温柔,对这里的花花草草都很照顾,这里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她减少了工作量,会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享受生活。

插画、种菜、爬山、静修,都是她的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吃自己种的菜,天然无公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尔和朋友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做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练了一点肌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逗逗猫、逗逗狗缓解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救助了一只被戳瞎了一只眼的狗狗,并为它找到了领养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写字,写的毛笔字工整又高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会定期向粉丝们推荐读过的好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绵延四百多公里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在山中感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哥伦比亚攀冰,在零下二十四度的环境中感受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误入一场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加德满都的宫殿里,感受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丹感受佛教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尼泊尔感受生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她,卸去了明星的光环,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逛街、吃饭、素颜参加禅修,不害怕被认出来,在现实生活里,享受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承认自己不红了。

但她更快乐了,她的状态由紧张变成放松,她不再叛逆和焦虑了:

“人生不必太用力,当下即未来。”

田野间捉到的一根草,就足够她开心好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曾用力对抗生活的平庸,甚至欺骗父母说自己考上了北京的高校,孤注一掷地去北京当了北漂,受尽磨难后才辗转考上了导演系,足可见当年心气之高。

现在却甘愿成为一个无用之人,现在她只想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边。

“我喜欢做的事情,累死都没事,但我不喜欢做的事,多干5分钟都不行,我觉得那是对生命的浪费和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现在很佛系。

“人生本来就是应该有低谷的,人生本来就是应该有积累的,人生本来就是永远不能冲在风口浪尖的,那样是很累的,精神会崩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岁,仍旧单身,一个人生活,难免孤独,但她说孤独是高贵的。

“人生来都是孤独的,谁能陪你一辈子?谁都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陷入谷底,就在谷底躺平。

她其实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因为她夺得了本世纪最大的IP《三体》第一部的女主叶文洁的角色,但因为游族影业的内部纷争,这部电影基本腹死胎中。

翻身无望,但她并不绝望。

“在名誉和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其实是很闹的,很喧嚣。低谷有小溪有青草,有日常的安静。”

生活不一定非要是快节奏的,不疾不徐、不慌不忙,依然可以活得漂亮。

如她崇拜的杨绛先生所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曾经辉煌,如今黯淡。

41岁,单身,事业起伏波折,但她并不落魄。

一个内心不安的人,再大的天地都能作茧自缚,但一个内心安定的人,哪怕只有方寸之地,她也能活出高级的质感。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