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读者平均用2个通宵读完的《暗夜与黎明》,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不是因为不精彩,而是我觉得我不可能再读它第二遍,我需要在这套书上多停留一些时间。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公元997年至公元1007年间,作者肯·福莱特耗时3年在欧洲各地进行考据,用现代的笔触书写出这部特定历史时期下跌宕起伏的小说。
戏剧冲突和历史真实被如此生动地展现,引人入胜,肯·福莱特是真正的大师!
——《纽约时报》
图片来源网络
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对英格兰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时期,有在本土生活了500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有像跨国黑帮的维京人,还有法兰西北部的诺曼人。最后诺曼人赢得了这场角逐,统治了英格兰数百年之久。
在十分混乱的时期,故事从维京海盗半夜登陆少年埃德加的故乡由侵袭开启,父亲身亡,母亲带着埃德加三兄弟前往蛮荒之地求生,在英格兰遇到了远嫁而来的诺曼贵族蕾格娜。
当初为了爱情而奔赴到异国他乡,以为找到了真爱的蕾格娜,却发觉联姻是场蓄谋已久的骗局,陷入家庭权力的纷争,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救自我,在成为工匠的埃德加和修士奥尔德雷德的帮助下取得胜利,并收获真挚爱情。
整部小说人物众多,每个人物个性鲜明,角色的饱满度让《黑暗与黎明》这部小说上下二册都相当丰盈。
有权力争夺的残酷,有爱恨情仇交织的迷乱,有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在宗教与法律间游走,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考量人性的善与恶。
野蛮与文明交战,规则与次序的建立,一切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图片来源网络
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不易
书中的女性有奴隶、自由人和贵族。
女奴隶的命运可想而知的悲惨,而自由人身份的女性也好不到哪里去,其中以埃德加的母亲为代表,贫穷是绑在身上挣脱不了的桎梏,为了不沦为奴隶,除了勤劳还要有智慧。
埃德加的母亲带着三个儿子承包了一块荒地,在与土地所有人的谈判中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益,还要有交流沟通的技巧,让强势的土地所有人所制于弱势的一方,但阶级的固化性终是摆脱不了被剥削的本质,饥饿困苦是一生的主旋律。
贵族女性,像蕾格娜这类女性,从小就接受了教育,以便婚后帮助丈夫管理领地,虽然有思想,但却无法左右有权力的丈夫。
蕾格娜年轻貌美,母亲只想让她嫁个门当户对的贵族,当个花瓶一样的女子安度一生。但好学的蕾格娜在父亲的教导下,十分精通管理事务:解决领地上农民交税(实物税)问题,农民之间有矛盾或是其它错综复杂的矛盾,仅仅几句话就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然后有条有理,丝丝入扣地深入分析让人心服口服,赢得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尊重。
蕾格娜对爱情的憧憬让她选择了夏陵郡长威尔武夫,那个散发无尽雄性魅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背井离乡的蕾格娜发现威尔夫家庭关系极为复杂。蕾格娜凭借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在丈夫家族的绝对地位,却悲哀地发现丈夫不仅有个藕断丝连的前妻,还有个18岁的儿子!
接踵而来的还有丈夫威尔武夫的背叛,而让她真正从一个聪慧的女子逐渐变成了一个智慧的女人,是丈夫去世之后,她所独自面对丈夫家族对权力与财产的掠夺。
在一系列的变故中,蕾格娜历尽坎坷,受尽折磨,在逆袭中慢慢强大,在阴谋与爱情中挣扎保全人格与经济独立,维护着完美的母亲形象,最终实现了对领地的统治并且收获了真爱。只有经过暗夜的锤炼,才能在黎明时舒展笑颜。
男性的世界充斥着野心,当然有人也不缺乏深情
男权社会对男性的划分无外乎是财富与权力,《暗夜与黎明》里有国王、有郡主、有修士、有工匠、也有男奴隶。
野心或者说是理想在男性的世界尤为突出:威尔武夫的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身上,野蛮莽撞是原始生命力,心机深重的温斯坦也不过是用主教的身份在掩饰教袍下卑劣的灵魂。
明争暗夺土地、金钱与权力是有地位的男性生命的主线,带兵出征凭借的勇猛是辅线。
《暗夜与黎明》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男性形象——埃德加,一个贫穷的自由人。
他天赋异禀,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不甘平庸,努力通过自己的技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造船、修桥、建房,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达到财富的积累,进而实现阶级的跨越。
埃德加有思想,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对奴隶的同情,对权贵的不屑,不卑不亢。他的聪明才智是实用型的,可以引水捕鱼解决生计问题,也可以出谋划策暗中助人。
最可贵的是,埃德加对爱情是专一与纯粹,遵从内心的召唤,不因外界的因素而动摇,勇气与耐心缺一不可,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有暗夜失望,痛苦蜕变才有黎明的希望。
图片来源网络
《暗夜与黎明》的作者是肯·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2010年,获得国际惊悚悬疑大师奖。2013年,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该书一经出版就掀起了热浪,
肯·福莱特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内容都是依据历史来加工的,历史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交错融合,将读者代入历史的背景,感受历史的脉博,在铺陈的情节中跟着人物悲喜沉浮。
肯·福莱特擅长描写爱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男女间微妙的感情。他笔下的女性大多美丽聪颖,原型大多是他的妻子。
在《暗夜与黎明》视频分享会上,作者如是说:
先在脑海里构思了教堂的雏形,然后大概画出了窗户和拱门的样式,让工匠明白要做什么,最后所有的内容都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我在写作的时候先会构思一个大纲,做好计划,然后写第一稿,然后再慢慢修改。所有创作应该都是这样的,他们先在脑海中有一个概念,比如他们想创作一部有三个乐章的交响乐:首先他们会想第一章应该写成什么样,第二章应该节奏放缓,最后一章要清脆响亮。 也许画家也是如此,所有的创作者都是如此。
——肯·福莱特
@墨默天地与您一起悦读时光,阅读精彩。
肯·福莱特曾在伦敦大学学习哲学,这让他的作品远离呆板而灵动无比,《暗夜与黎明》书名本身就包含着太多内容,辐射出每个人的想象。这本书没有哲学家冷酷的辩析,也没有历史学家一本正经的陈述,但始终坚守着故事的走向趋势,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前行,为黑夜点亮黎明的希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