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看武侠剧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江湖讲究快意恩仇,一报还一报,但需要注意的是那毕竟是电视剧,也是古时候律法不严时代所孕育的思维产物,在如今法治社会这种思想是断然不能有的,个人想法是不能成为审判理由的,个人行为也不能私自代替法律进行惩罚,一切都是要以国家法律为主,这才是社会井然有序的国之根本。

然而在我国确实有存在为报杀母之仇而犯下杀人罪的案例,尽管大家觉得心理上同情,但是此人的行为还是触犯了法律,这个人就是2018年震惊全国的陕西命案主凶张扣扣

这几年张扣扣命案经常被拿出来分析,那么张扣扣杀人动机究竟是为母报仇还是生活不如意发泄,年代过于久远,众说纷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版本

张扣扣杀人动机始终逃脱不开1996年其母亲意外死亡的事件。

1996年张扣扣年仅13岁,亲眼目睹了母亲与村里人发生纠纷,在打架中被年仅17岁的王正军(张扣扣案的被害人)打中太阳穴,从而丧命。而这个所谓的杀人动机却有两个版本在流传。

网上流传的版本是1996年王家跟张家因为农村宅基地的原因发生争执,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拿了一根钢条敲打了王家二儿子(张扣扣案件幸存者)脸和额头,致使王家愤怒,王家小儿子王正军就从路边随手捡了一个粗木棍袭向汪秀萍,正好打在太阳穴上,导致后期汪秀萍的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此王正军被判刑,因案发时王正军年仅17岁四个月,属于未成年人,案件性质属于邻里纠纷失手杀人罪,王正军被判7年,但张家明显不服。

张家声称杀害汪秀萍的是王家二儿子王富军,由于这种说法,当时的法院还进行了二次调查,事实证明并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张家还是声称村里很多人做了伪证。

但这桩20多年前的命案真的是张扣扣杀人动机吗?真的就是网络四处散播的为母报仇的“大义之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击证人版本

目击证人是张扣扣的同村发小,而在张扣扣案的判决书中也明确了张扣扣杀人纯属个人泄愤,而绝非为母报仇,所谓为母报仇是张扣扣为逃脱法律制裁的一个借口,一个可以让舆论同情他的借口。

在同村人眼里,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就是个泼妇,经常在村里跟乡里乡亲发生争端,并十分的无理,不仅出口成脏,还习惯于撒泼打滚,而这一点在王家和张家之间的纷争中显得格外的突出。

王家和张家原本是相安无事的邻居,村里一般都没有手艺所以会搭伙做一些生意,王家和张家就是曾一起合伙做收猪、杀猪再卖猪肉的生意,随着合作日久,王家发现张扣扣的父亲并不适合做生意,于是开始单干,这才是两家纷争的真正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张扣扣父亲被撇下之后,汪秀萍就到王家撒泼打滚,甚至吃睡都在王家的屋檐下,严重影响了王家的正常生活,闹腾了大约个把月才罢休,从此王家和张家的关系恶化。

有一次汪秀萍去村里的小河洗脚,碰见王家的小儿子王正军,遂向其吐口水,由于没有吐到身上,王正军选择了置之不理,洗脚归来的汪秀萍再一次朝王正军吐口水,这一次吐到了脸上,王正军反手就是一个巴掌,混战就此开始,王家和张家分别都有人加入,才发生了上述的失手杀人案。

汪秀萍母亲案件之后,王正军人生也被毁了,也是四处打工生活,只是很少回村里,也只有在过年这样的节日里,王家才会聚集在一起,而这正好给予了张扣扣杀人的时间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发时,王家大儿子王校军和小儿子王正军在祭祖回来的路上,张扣扣毫无征兆地冲上去,先是用刀抹了王正军的脖子,随后在混乱的人群中抓住王校军从背后捅了几刀(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这一切都在村民的目击下发生。

在大家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张扣扣一路跑到王家门口,将王家老头王自新也杀害了,随后拿出准备好的汽油烧了王校军的小汽车,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村民都吓傻了,也无人上前阻止,生怕祸及自己,这可是会丢掉性命的。

警方到了现场之后,由于村民的指证,凶手是张扣扣无疑,两天后张扣扣自首,却出现了为母报仇的说法,随之被网友宣传成英雄,而即使知道王家和张家命案纠纷的村民在听到英雄说法时也会嗤之以鼻,什么英雄,不过是生活不如意,恶意宣泄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去世后,张扣扣跟随父亲生活,父亲也没有再娶,张扣扣也就变得性格内向。

张扣扣并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书读了没几年就四处打工,没有固定的手艺,够年龄之后选择了当兵,退役之后仍是四处打工,甚至还到过阿根廷混日子,见过阿根廷混乱的人民生活,烧杀抢夺,秩序混乱,很多人认为张扣扣在此受影响极深。

回国后的张扣扣生活也一直没有如意过,被骗过,也没有钱娶媳妇,更没有一技之长,在自家呆着的时候看见过年团聚在一起的王家,想起自己的母亲就是王正军错手杀死的,杀人动机就这么产生了,酿成了所谓为母报仇的杀人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张扣扣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极大,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而部分网络舆论还在同情张扣扣为母报仇的“义举”,这是个人情感凌驾于法律之上,亦或者是对公检法的公正提出质疑。

只希望在面对这些社会影响面极大的案件时,民众能够保持清醒,相信国家的公信力,而不是怀有偏袒所谓弱者的心理,毕竟法治社会并不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