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实习生 钟声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沽玥 文/图)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知了叫个不停,但许多行业的工作者仍然在烈日下坚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在室内,虽然逃避了太阳的炙烤,但他们承受着比烈日更高的温度。

在九江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实验室内,五台马弗炉已经加热到800°,一群人戴着厚厚的棉纱口罩,穿着白大褂,不开空调,汗如雨下,他们就是不为人知的地质实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华明的工作从早上8点半开始,不是在融解样品就是在清洗器材,整天都在经受水与火的考验。早晨进入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炉子烧起来,研磨达到120目的样品粉末被装到银杯中,等到炉温达到810°就可以入炉,大约半个小时以后,他打开炉门,红彤彤的内胆释放出滚烫的热气,银色的杯子也都红得发亮。一粒粒豆大的汗珠就沿着鬓角渗了出来,工作服也在瞬间浸透了。

举起特制的铲子把装满样品的杯子取出,放入混合了水与酒精的烧杯,溶液预热沸腾,发出咝咝啦啦的声音,一股刺鼻的酸味弥漫开来,即使厚厚的棉纱口罩也不能阻挡。然后就是一遍遍的重复,马弗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室内温度不断攀升,厚厚的口罩让人更加难以忍受,只有走到门外透口气时,才发现骄阳似乎比炉子客气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云是实验室的老员工了,17年在实验室的浸泡,让她习惯了这里的闷热,在使用各种试剂时她甚至会带上两层口罩。“有些试剂和样品的反应,气味非常刺鼻,相比之下,热还更能忍受一点。”

大众想象中的实验室,应该是窗明几净,空调怡人。可事实上的实验室里只有持续加热的马弗炉和电热板,不仅没有空调,连窗户也不能随意打开。“打开窗户会加快酒精挥发,导致实验室的酒精味道加重。”陈华明说,“我们这里只有专门的排气通道。”所谓的排气通道,是一个巨大的塑料管,打开时呈抽风状态,屋子里立刻响起呜呜的噪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烧上两炉样品,陈华明的衣服已经全部湿了。这个天气,实验员们的状态就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细心的游云则会带上一套衣服,中午的时候换一下。

样品室里存放着密密麻麻的牛皮纸袋,里面全部是经过加工的样品,每到一批样品,实验室就会连轴转。马弗炉周而复始地烧制,电热板上溶液在冒泡,清洗烧杯的工作都需要外援。“最忙的时候,一天洗了500多个烧杯,200多个试剂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实验室里不仅仅是融解加热,还需要粗加工和缩分。这里石块被粉碎,尘土飞扬,大大的石块变成120目甚至更细的粉末。然后进入称量阶段,实验员要把数据精细到毫克,稍微抖一抖手,称量称上的数值就会出现精准变化,这里的工作者时刻保持着高度注意力,不管其他人进门出门,他们头也不抬。

这里的工作要么是站一天,比如在马弗炉前加热样品,要么是坐一天,比如称量样品计算数据,但不论如何,这里一个胖子也没有,“估计脂肪都化成汗水流掉了。”

每年的夏天这些实验员们就守着800°的炉子渡过,用汗水换来地质情况的精准分析,用一件件湿透的衣服为野外勘探开采有严密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