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起源于清末明初的故事,一个只有千亿分之一概率的幸运事件,一个十分考验人性的瞬间。

一笔巨款的埋葬

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形象的代言。

据史料记载,清末明初时期镇守西宁的官兵马元海,是当时首任国民政府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麒的外甥,国民政府青海省主席马步芳的表兄。所以马元海被重用派遣到贵德对付当时的“复清灭民”事件。

马云海被派遣到贵德后,广泛结交当地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商人有政客有律师等等皆为社会上流人士,他们一般对当地的信息获取的更及时也更全面,这些信息交流有助于马元海更加全面地了解青南牧区的各种资料,这些都为之后他对整个区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获得点成就的马元海有点得意忘形,他凭借着对当地情况的熟悉程度,开始利用职权,搜刮百姓百姓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并且开始着手干预当地的政治权利,扶持了一批自己战队的势力,成为了有名的“贵德王”

马元海的势力群体逐渐扩大,扩大到贵德南部的各个牧区,成为称霸一方的群体,据记载,马元海当时的收入是当时老百姓收入的几十倍。

正是靠着背后资本势力的扶持,马元海才敢这样为所欲为不断地压榨着当地百姓,打着政府官员的口号,却干着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坏事。不仅有这样的政府恶霸存在,而且上级领导也对此视而不见,不作为还暗自支持,使得民不聊生,所以,扫除这些恶霸是当务之急。

1949年10月,一个机会终于让贵德的百姓不再深受这个恶魔的折磨,马元海及其残存的部队在切吉草原投诚,噩梦在1951年病逝,他那些搜刮来的财富也随他一起入了葬。

原本,这笔巨大的财富是与马元海一起永久沉沦于大地的,没成想在几十年后,在一次工作意外中被后人挖掘出这笔宝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时代的印记与标签

一个历史文物,反映着其背后的时代与故事。

1982年6月16日,一个燥热的夏日午后,陶金兰和哥哥陶恩明在县园艺场中的一段自来水管道前,正不断地挖掘着地面,挥洒着汗水。

他们挖掘的这段管道是大家公认的最难攻克的难题,水管被埋在了楼梯下面,想要攻克它,必须挖掘地面并且洞穿楼梯,这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进去,所以当时谁也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工作,但是陶金兰却自愿接下了这份艰巨的工作。

在她和哥哥奋力工作的时候,突然听到叮当一声,陶金兰手中的锹好像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把陶金兰吓了一跳,她赶紧把锹收了回来,结果竟然有一堆白颜色的固体顺着锹流了下来,并且一下子就淹没了陶金兰的双腿,一旁的陶金兰懵了,赶紧把哥哥陶恩铭喊了过来,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银元,但还是意识到怕是挖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金兰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民兵,但是她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第一时间汇报给上级,所以她立刻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县委政府,当见到书记刘剑时,她才知道原来那个流出来的东西是银元,政府随后就调动了数十名工作人员随着陶金兰的指引前去挖掘,竟然整整挖到了两辆拖拉机将近两吨重的的重量。

据统计,共挖掘出银元67981枚,银锞1568个,折合成当时的人民币有36万九千多元,如果放到现在这个时代,得有上亿元的价值了,但陶金兰并没有把这些占为己有,而是选择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全部上交给了国家,一分不留。

这样的一笔巨款如果占为己有的话都可以一辈子不用愁吃喝用度了,可是陶金兰却不为这些表面的物质所动,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放在现在依旧是十分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古弥新的深远意义

挖掘地面挖到一大笔银元的事件在当时可谓是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羡慕陶金兰的好运,同时也为她的优秀品质所感动和发自内心的敬佩,一时间陶金兰成了当地的风云人物,全国媒体都在报纸上刊登了陶金兰的拾金不昧事件并且授予表彰。

因为爱国有功,陶金兰被贵德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并荣获三等功一次,紧接着,又被青海省树立为青海省军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记一等功一次。

被众人敬仰也好,被国家表彰也罢,陶金兰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自我,她只是觉得自己有点运气罢了,她依然选择把国家奖给自己的资金回馈给社会,资助了一名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上到大学毕业,她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金兰挖掘出的这些银元,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并且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银元反映着我国某一阶段的历史变迁,每一种银元背后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发现的。

银元占据了当时流通的货币的主导位置长达一百多年,因为它顺应着当时时代的发展,反映着当时的社会背景,经过时间的岁月洗礼,其历史价值具有恒古的深远影响。它们反映着那个时代的足迹,那个时代的压迫与反抗,其意义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