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共 7800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曼哈顿,主要由被东河、哈德逊河以及哈莱姆河包围的一个岛组成,是美国纽约5个行政区之中最小的一个,但却是纽约甚至全球最富有的地区和文化中心。

曼哈顿岛区位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曼哈顿,也是美国人口最稠密、摩天大楼最集中的一个地区,中央商务区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被誉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 位于曼哈顿岛的世界500强公司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帝国大厦俯瞰曼哈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样一个高密度、高土地价值的地方,却有许多大大小小、类型丰富的公园,形成了较为完善、理念先锋的城市公园系统

▼ 曼哈顿公园系统局部俯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城市公园系统”?美国对公园系统的定义为:“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公园路”,以及在“公园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绿道”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增强城市舒适性,诱导城市开发向良性发展的作用。

一个好的公园系统构建,更能增强城市活力、平衡城市空间密度、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曼哈顿岛的城市公园系统,堪称世界典范,是世界城市公园研究的最佳案例!

▼ 不断扩展中的城市公园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曼哈顿岛拥有世界知名的纽约中央公园;绿道经典案例高线公园、哈德逊河公园,以及正在推进的抵抗海上风暴的“U型生态廊道”;还有颇具曼哈顿特色和魅力城市生活的社区型公园、遍布街头的口袋公园”等,共同构建的 一个宏大又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

▼ 曼哈顿岛城市公园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曼哈顿岛城市公园系统的构架与发展,以及对城市自然环境、都市生活和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纽约中央公园“混凝土丛林”中的城市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中叶,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美国社会开始酝酿一场反思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公园运动,城市自然环境的关注,成为这场运动的核心。

▼ 中央公园区位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7年,设计师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与卡弗特·沃克斯设计了中央公园。到1859年冬天,中央公园首次开放,并于1873年扩建至现今的规模。

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也是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起点。而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奥姆斯特德,正是美国公园系统的创立者,确立了公园系统规划的范式。

▼ 中央公园功能分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公园当时的规划非常高瞻远瞩,其丰富的功能分区、先进的道路系统和自然的山水布局,以及对城市土地价值的思考,影响了后来很多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

1、城市远见,开放空间与土地价值的博弈

尽管19世纪到20世纪初,曼哈顿岛的开发程度远远比不上今天,但当时的城市管理者就已经提前考虑到:要为未来城市居民留下大片的公共空间,而不是对中央公园地块进行商业开发。向社会展示了开放空间和土地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

▼ 中央公园俯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建设中,中央公园也并没有进行盲目地开发扩张,而是为发展“留白”。今天,中央公园占地341万平方米,覆盖超过150个街区,大约是整个曼哈顿岛面积的6%。

▼ 中央公园的面积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居住在这里的纽约人来说,真正让他们自豪的,可能不是林立的摩天大楼;而是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中心地带,竟然有中央公园这么一块巨大的“绿洲”。这不得不说,这种前瞻的规划设计背后,是一个城市的远见。

2、前瞻设计,兼具市民休闲与生态调节

中央公园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它长4千米、宽800米,狭长的设计布局与曼哈顿岛的地形浑然一体

公园设计者保存了曼哈顿岛原有的地形地貌,借鉴了英国田园风光的自然式景观,因地制宜地打造了林地、草原、湖泊等景观。大片的开放空间和自然风光,与纽约“混凝土丛林”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 中央公园自然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场、动物园、游乐场、剧院等多种功能点缀其间,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更显其宁静美好。中央公园给人们提供了真正能“静下来”,能够好好休闲放松的场所。

▼ 中央公园休闲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公园还兼具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20世纪初,曼哈顿发展成为世界高楼最密集的区域,在夏季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中央公园起到了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这些规划设计,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央公园前瞻的设计理念。

▼ 中央公园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局部调节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文化营造,全面展现城市人文底蕴

长期以来,纽约围绕着中央公园打造了一系列的艺术中心和文体设施,让中央公园,不仅仅只是一座公园。

▼ 中央公园内及周边的文化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这里拥有知名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等,这些文化设施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效应

▼ 中央公园内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俯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央公园所在的上城区,拥有全纽约最奢华的居住、最优质的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和林肯中心也都在这一区域,是纽约的文化艺术和知识中心。

▼ 中央公园周边的林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艺术与人文空间的高度集群,让中央公园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文化烙印的城市公共空间,增强了中央公园吸引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央公园的年参观人数平均达到4200万人次,是全美访问量最大的城市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喧嚣的城市氛围中,不同背景的市民和游客,都能够在中央公园一个个休息、交往、娱乐的公共空间中找到一种归属感,感受到丰富的城市内涵与文化体验。纽约中央公园是整个纽约甚至美国的骄傲!

二、模糊公园边界的“绿道”:连接多个街区的城市活力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绿道,是“公园道”基础上的发展,是跨越并串联多个街区的线性公共空间,也是营造多彩都市生活的城市活力带

曼哈顿岛的城市绿道,有大名鼎鼎的工业遗存改造成的高线公园,还有正在推进建设的U型生态廊道”——沿曼哈顿岛西海岸线,串联起哈德逊河道公园、炮台公园、布鲁克林大桥和曼哈顿桥等节点的U型线性公园。

▼ 高线公园和「U型生态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城市绿道,为附近的社区提供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创意景观空间,他们不仅是独具曼哈顿城市特色的休闲公园,承载着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记忆; 还是整个城市岸线坚韧的防洪“护盾”,以保护曼哈顿岛滨水区域免受飓风水灾影响。

1、高架线性绿道,溶解于城市的绿色丝带

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岛西区—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高出街道平面约9米。

这种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线性空中公园的项目,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线公园的建成,对保证区域的开放性和活力,以及对曼哈顿岛公园系统的构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高线公园之后,首尔、特拉维夫、罗马、费城等城市,都纷纷追随效仿。这种高线模式不仅改善了现有空间品质,还带动了周边旧建筑的翻新、促进了城市人流的聚集,为多个城市的街区活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 高线公园区位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漫长的多次改造,高线公园于2009年6月向公众开放,成为纽约最具人气的城市休闲公园之一,也是纽约内城复兴的标志和催化剂。

据官方统计,高线公园总长约2.4千米,跨越22个街区,沿途种植有超过350种各类植物,年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

▼ 高线公园内部铁轨与周边植物等元素较好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线公园主体所在的切尔西区,位于中下城西部,被熨斗区和肉库区包围,被标榜为"富艺术气息""时髦"的地区。这一地区整条街都开满了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充满新奇艺术感的小店铺。

▼ 充满新奇艺术感的景观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线公园的大胆设计和创新,与整个街区的环境相得益彰,很难分清是切尔西区的独特氛围造就了高线公园,还是高线公园的艺术感使切尔西区更加"艺术""时髦"。新奇的景观设计和活力的艺术氛围,使高线公园成为纽约新的旅游目的地。

早在1999年,为阻止土地所有者拆除高线公园,民间机构「高线之友」成立。该组织积极游说周边土地所有者考虑轨道的保留和改建,并在获得社会及政府认可后,长期主导高线公园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在2003年,"高线之友"为高线公园组织开展的概念设计竞赛中,James Corner景观公司和Diller Scofidio + Renfro,从全世界超过700名设计者提供的方案中脱颖而出,并最终确定成为规划方案。

▼ 「高线之友」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线之友"基于对高线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塑造了最具魅力的步行空间,打造了向公众开放的"城市会客厅"。

从街道眺望公园,看到的还是原来铁路的铸铁护栏,公园内部铁轨与周边元素的较好融合。这样的改造设计,既有生态,又有生活;既留有旧貌,又增有新颜;既保留了历史,又充满艺术和新奇。

▼ 高线公园中的市民自发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线之友”还通过以与当地企业和商人合作,每月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吸引本地市民和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高线公园为城市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新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新的自然课堂;为周边企业的商务人士提供了新的交流场所;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艺术之美的新舞台……各种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高线公园成为市民最愿意停留的户外休闲场。

▼ 高线公园上风景写生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线公园的改造,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城市发展印记,打造成一个为人们提供更多户外休闲空间的、充满创意的公园;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存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 高线公园休闲配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高线公园交流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线公园创造了超过424000平方英尺办公空间,提供了12000个工作机会,吸引了谷歌等科技企业,阿玛尼、Mulberry、Tod’s等世界时尚品牌企业总部,以及时代华纳、CNN等众多文化娱乐类企业总部的入驻。

▼ 高线公园沿线的办公配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高线公园在忙季有6万日流量,是很多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的理想场地。因此,高线公园还提供公园内面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场地租赁,用于承办各类时尚发布会、商业品牌活动等,场地租赁的收入一年可达45万美金。

▼ 高线公园与铁路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U型线性公园,沿海岸线的城市"护盾"

纽约拥有长达96.6千米的滨水岸线资源。后工业时代,曾经繁荣的工业港口逐渐荒废,形成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与废弃场地,彻底摧毁了曼哈顿岛哈德逊河和东河的自然水岸线。纽约滨水地区复兴和海岸线保护迫在眉睫。

▼ 近8千米长的哈德逊河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981年,在纽约滨水地区复兴及海岸资源法案的带动下,一系列滨水复兴计划及韧性亲水空间项目启动,其中就包括哈德逊河至东岸一带——由码头用地转化成优雅城市花园的巴特里公园城;绵延近8千米长、继中央公园后最大的公园哈德逊河公园。

▼ 哈德逊河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斜对岸以可持续性、与水的多元互动性、「后工业性」为特征的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等。

▼ 布鲁克林大桥下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德逊河公园内,有风景秀丽的公共码头、穿越整个公园的自行车道。园内还遍布多种娱乐设施,包括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园、遛狗区等,以满足个人和团体运动、休闲娱乐和儿童活动需要。哈德逊河公园第五段景观区,成为当时极受公众欢迎的公园场所。

▼ 哈德逊河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工业滨水码头项目与城市其他公园,共同形成了纽约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基本面,为纽约市中心河流沿岸设置了绿色生态边界。

▼ 南侧与哈德逊河公园相连的洛克菲勒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发展到后来,缘起于2012年飓风桑迪带来的巨大破坏,海岸防灾保护计划应运而生。

出于对飓风桑迪的灾后反思,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于2013年举办了曼哈顿下城“东岸防灾系统”重建设计竞赛,寻求增强受飓风影响地区韧性的创新方案。在长达一年的角逐中,BIG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竞赛的获胜者之一。

▼ BIG U重建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竞赛方案中,BIG建筑事务所着重于被飓风桑迪摧残最厉害的地方,提出“BIG U”的创新方案

即沿西海岸的哈德逊公园,与巴特里公园、曼哈顿大桥下公园、布鲁克林大桥下公园、东河公园等构成的U型线性公园,共同簇拥起曼哈顿岛绿色公共空间的“骨架”

▼ BIG U重建方案,聚焦被飓风桑迪摧残最厉害的地方的3个划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案率先聚焦巴特里公园以及延伸到布鲁克林大桥下的区块内,目前这一区块正在动工建设中。

这里将重点打造新的护堤景观和综合性文化设施,在采取保护性干预措施来保护海岸社区的同时,让其成为国家最具标志性的新的绿色开放空间,重新焕发活力。

三、公园系统延续与发展:重构城市中绿色开放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公园系统的逐步发展,今天的城市公园,以“群体”和“体系”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中广泛建设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公园基础设施等,也都是在城市公园系统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发展,并对于塑造城市空间和整治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社区公园:市民生活里的“小确幸”

社区公园,是最常见的公园类型,通常是居住社区或产业社区、办公园区等附近的社区型公园,不仅可以改善区域内的景观环境、承载区域内的文化生活,更能提升区域活力和市民幸福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曼哈顿岛,这样的公园有很多:靠近“世界最繁忙的十字”时代广场、被誉为纽约大学后花园的华盛顿广场公园;紧连百老汇大道的、浓缩了曼哈顿岛“烟火气”城市生活的联合广场公园

▼ 华盛顿广场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具曼哈顿特色的、最老摩天大楼“熨斗大厦”所在的麦迪逊广场公园;以及纽约唐人街华人聚集区内,经常举办象棋、太极拳等文化活动的哥伦布公园……

这其中,布莱恩特公园,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堪称曼哈顿岛公园修复的“终极模式”

▼ “熨斗区”的麦迪逊广场公园俯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莱恩特公园面积3.8万平方米,位于纽约公共图书馆附近,北面与时代广场繁华的街道和商业区相连,是高楼耸立的市中心的一块小“绿洲”。

▼ 高楼耸立的市中心的布莱恩特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布莱恩特公园因可达性很差、杂草丛生、阴暗不安全,成为了恶名昭著的「针筒广场」。 后来更新改造中, 于1979年 聘请了美国关于城市、人与开放空间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威廉·H·怀特,加入公园的重整工作。

威廉·H·怀特尝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他认为:公共设施具有改变空间「社会温度」的能力。因此,布莱恩特公园改造中 最引人注目的设计,就是增加了2000把自由移动的椅子,为使用者提供灵活的用途。

▼ 布莱恩特公园的活动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螺栓固定的椅子,或其他形式的“敌对或不友好”的建筑形式不同,自由移动的椅子为公园游客提供了一种隐含的信任感,并为即兴创作和组织提供了更多自由。有人认为这些活动的座椅没几天就会被偷光,结果头一年仅仅损失了一把椅子。

▼ 布莱恩特公园内的休闲配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椅子之后,从紧邻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来的白领、附近的商户、来此休息的人群和游客络绎不绝。自此,该公园被人们称为“椅子公园”,成为曼哈顿岛城市中心里最引人注目和受人珍视的公共区域之一

▼ 布莱恩特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助公园场地及2000把可移动的椅子,布莱恩特公园在春夏时节会开展电影放映、公园百老汇、绘画、音乐会、读书会等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搬把椅子就能看场电影”“搬把椅子就能看百老汇名剧”的活动氛围。

▼ 布莱恩特公园电影放映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椅子,布莱恩特公园还拥有旋转木马、象棋、乒乓球场等好玩的公园娱乐设施,会定期组织户外瑜伽、冬季冰壶、儿童科学小课堂等各种热门活动,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舒适的休闲空间、惬意的阅读空间、健康的运动空间等场所。

▼ 布莱恩特公园迷你高尔夫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园承载了附近市民丰富的日常游乐和休憩集会,还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令人向往的美食及特殊的观鸟等体验活动,成为了全世界最繁忙的公园

▼ 布莱恩特公园儿童游乐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莱恩特公园除了在城市开放空间改造上成为一个优秀案例,它所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也因为其独特的运营与维护策略— —布莱恩特公园是“公共财产私有化”和“私有化运营”的典型案例,是美国“公地私用”试验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影响了很多城市社区公园的运营。

▼ 布莱恩特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公园修复来说,布莱恩特公园的土地属于政府所有,但新成立的私人公司 布莱恩特公园改造公司进行了具体监管和管理。

▼ 布莱恩特公园改造公司组织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私人公司主导下,公园筹集了来源于当地商人、附近企业和私人的捐助以及公园的活动收入等资金,花费了170万美元翻修并提升营商环境,2年后,公园周边地价租金就增加了60%

2、口袋公园:隐藏在城市角角落落的惊喜

1967年5月,在曼哈顿岛上城第五大道与53号大街之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公园”——佩雷公园(Paley Park)

何为“口袋公园”?其实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面积通常为400-8000平方米,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这是美国景观师罗伯特·泽恩,在1963年纽约公园协会上首次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主张。

▼ 佩雷公园,方寸之间见精巧(来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袋公园在规模和功能上,很好地响应了曼哈顿岛地价高昂和土地密集使用,以及绿地空间不断被挤压的现状,周边的休憩人群和在高密度“水泥森林”里通勤的上班族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这种独特的方式,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形式提供了新参考,具有与纽约中央公园一样重要的意义。

口袋公园的设计都很独特,通过简单的“小手法”巧妙利用了城市中的小型绿地、开放通廊、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等“小场所”,弥补了城市中有限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当人们步入口袋公园的那一刻起,便避开了外面的都市喧嚣。

佩雷公园为例,就是以6米高的水幕墙瀑布、间距3.7米的树阵和可以移动的白色座椅,作为主要空间元素,利用建筑物间的小空间创造出轻巧简洁的“绿岛”,为工作节奏紧张的通勤人员,提供了可以坐下来聊天、喝咖啡和休憩片刻的优质公共空间。

▼ 佩雷公园俯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雷公园的面积虽然只有390平方米,仅是纽约中央公园的1/8000,但日均游客数量却不容小觑。据威廉·H·怀特在1980年做过的调查统计:纽约中央公园每平方米的土地每年接待4人;而佩雷公园则达到了惊人的128人,是纽约中央公园的32倍。

佩雷公园的成功,使其成为曼哈顿岛的瑰宝之一,得到了极高的赞誉。佩雷公园之后,口袋公园运动迅速展开,纽约曼哈顿岛在6年内建了60多个口袋公园。到今天,曼哈顿岛已经有近600个口袋公园

▼ 纽约曼哈顿口袋公园分布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口袋公园的设计,也充分展示了城市各个区域的特质。较具有代表性的口袋公园有:位于第五大道洛克菲勒中心建筑间、每年举办圣诞亮灯仪式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公园,通过对广场及下沉空间的巧妙利用,为市民提供了公共的休憩场所,和常年拥有群星表演的节庆欢聚场所,最大化实现了市民对公共领域的使用,更成功引发了后来曼哈顿对“市民空间”的重视;

▼ 洛克菲勒中心下沉广场及口袋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楼下的、知名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艾比·奥德利奇·洛克菲勒雕塑花园,通过户外雕塑展厅的形式,为游客和附近居民提供了充满艺术氛围的休憩场所;

▼ 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雕塑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IBM纽约总部公共入口前的590号麦迪逊大道中庭,以及下城区华尔街旁边、24小时开放的祖科蒂公园,都通过众多的休闲座椅和休憩设施,为附近的商务人群和休憩人群,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场所;

还有处于高层住宅建筑包围的住区口袋公园纽约泪珠公园,通过小地形的处理和蜿蜒的步道,为住区内的住户提供了空间丰富、开合有度、生机盎然、老少咸宜的优质都市生境公园……

▼ 纽约泪珠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撒落在整个曼哈顿岛,被市民认为是最受推崇和最珍贵的城市户外空间。

发展至今,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以其微小、便捷、亲切、安全、位置灵活等特点,在寸土寸金的、拥挤繁华的曼哈顿岛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缓解了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注入了人群活力,构成了一副副隐秘又闲适的天堂风景

四、公园系统的创新运营:公私合营与公地私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成功的城市公园,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它们非常重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与运营机制。而曼哈顿岛公园系统类型丰富、体系完善的背后,正是“公私合营”“公地私用”创新运营模式的成功。

▼ 曼哈顿岛「水泥丛林」里的城市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创新运营模式不仅为城市公园提供了高效的组织架构、专业的管理运营与持续的资金支持;更是请专门的人做专业的事,进行了更为创新且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以长久保持城市公园的活力与生命力。

到今天,这种模式在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仍起着模范作用。这也使得曼哈顿岛的公园系统,成为规划最前沿、活动最丰富,并且可以自给自足、常年保持盈利的城市公园标杆

来源:丈量城市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