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长时间的暴雨,使河南多个城市积水严重,排水缓慢,出现积水、水灾,街道车辆被卷走,地铁被漫灌……灾情牵动我国人民的心。根据不完全统计,自16日以来,全省89个县(市、区中,有1240737人受到这一轮强降雨的影响。

数年前北京的内涝,武汉的内涝,现在郑州的内涝,越来越多的城市发生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每当汛期,经常提到城市的地下排水网络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词语。这次灾难发生后,有不少网友质疑:投入500亿的城市海绵工程是不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未能抵御灾难?到底我们每个城市的排涝能力如何?在大雨下,我们怎样才能缓解城市积水,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建设?

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资料解释,排水管网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内排水管道分布的疏密程度,通常用排水管的总长度与建成区面积之比来计算。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越高,排水管网密度越高,其渗透率越高,服务面积越大。

城市排水管道密度指数2019年我国有半数城市超过平均水平,玉树市夺魁。总体而言,江苏、浙江、山东等东南沿海省份的排名比较靠前,而河南、陕西、山西等内陆省份则相对较弱。

一、二、三、四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具有显著的优势,按照一二四三线逐级递减;一线城市中,上海排名比较靠前,而在二线城市中,天津排名比较靠前,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比较好。

一些专家指出,当前城市抗灾能力多是按照二十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的灾情标准设计的,这导致了城市防护体系和防汛抗灾能力普遍偏低。部分欧美国家横向比较,排水标准能达到百年一遇。

与国外发达的防洪排水系统相比,国内城市抗灾能力可分为老城与新城区两大类,现阶段,新城新区的建设都坚持科学的高标准设计,用先进的设施和理念建设新城,可一劳永逸地解决排水、城市内涝等问题。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蓄水池采用模块化组合池,极大地适应场地限制,可根据空间、场地要求,形成各种形状。模块池的内壁要求光滑,不容易滋生藻类,确保地下储水能长期保持稳定。

蓄水池可设置在绿地下,不占用建筑场地。利用组合式组合式快速建造各种大小雨水蓄水池,可根据需要灵活安装,维修方便;可在绿化、道路、广场、停车场、运动场等地下设置,不受场地限制,不占用地面空间,不影响景观效果,不影响地面功能。能够满足各种客户的需要。

而对老城来说,城市内涝问题是难以根治的顽疾。老城区的设施陈旧老化,城市更新扩建地下工程,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有关专家认为,“老城应尽可能地保留地面风貌,因此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地下空间和功能很难有大的发展。

在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郑州,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仅为我国城市第398位,是北方内陆城市的平均水平,对这次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完全无能为力。另外,在过去的十年中,郑州的建设面积翻了一番,地表“硬底化”的迅猛发展,也让雨水无处不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本不会出现水浸的地区也加入了水浸黑名单。

不可否认,在这种暴雨来袭的情况下,再超前的排水设计估计是徒劳无功。况且郑州靠的还是黄河,有名的悬河,能排水的地方十分有限。但是这次郑州的特大暴雨,仍然给许多城市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