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采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古银花公司驻地及周边种植区

种植、采摘、深加工、村庄合作社……在东明县武胜桥镇陈屯村,小小的金银花汇聚成大产业,带动小村庄脱贫致富走向振兴。在村里走访时,整个村庄的生产与生活都与金银花息息相关,并以此出发,探索着更多可能性。无论是入股分红还是寻求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陈屯村村民都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同寻求更美好的未来。

引进金银花产业

为村庄寻得新机遇

趁着天气放晴的时候,村民穆凤芝和几个邻居继续在金银花种植田里忙着采摘。据他们介绍,这些细长的花朵按照花瓣舒展情况,分为两种价格。“好的时候一天能采摘五六十斤,一天能赚100多块钱。”穆凤芝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她家住东里沟村,来此务工之前,只在家种几亩地、靠卖粮食赚钱,如今有了金银花产业,就能在花期通过采摘赚取工钱。

在地块一端,村民杨梅等人一边除草一边采摘金银花。她一边麻利地薅起一把杂草扔到一边,一边介绍道:“我们几个属于长期工,家就在陈屯村,公司按月给钱,平时负责在公司旁边的金银花田里除草、摘花。这边没活的时候,我们就做自己家的农活。”

据了解,曾经的陈屯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每亩年纯收入不过数百元,为求生计,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集体长期没有收入来源,属于经济发展“较差”的村。

面对如此困境,陈屯村党支部书记陈铁良带领村干部于2013年开始到临沂市平邑县考察学习,发现种植金银花不但省时省事,而且用工量大,每亩效益可达到1万余元。随后,陈屯村“两委”班子几经辗转,于2014年下半年,促成本村与山东麦古银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公司每年向陈屯村村集体支付公司纯收入的5%,陈屯村正式迎来了新的机遇。

企业免费向村民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并签订协议,种植的金银花采摘后必须卖给该企业。为了鼓励村民积极支持种植,村里决定谁家的土地流转完后,优先在金银花基地干活,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不到1个月,陈屯村就完成了300余亩土地的流转工作,6万余棵金银花苗如期种植完毕。

为入股村民分红

积极探索品牌建设

据了解,金银花采摘期之前,企业会到村里宣传用工需求。每年从5月花期开始到9月花期结束,最高用工量每天近800人,为方便村民,公司还会提供午饭。招工信息吸引了方圆10公里内的村民,每人每天可收入百余元,即便是年纪偏大的村民,在接送孩子、收拾家务后再返回田里采摘,一天也能收入50余元。公司长期用工需求40余人,主要从事田间管理等工作。

2020年,麦古银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拓展了1200余亩土地,建起了50余亩的金银花和菊花示范基地。在采取技术、苗木、资金、回收这一合作模式之外,陈铁良又与麦古银花总经理座谈,商讨除了打工还能以何种方式让村民获得收益。“我们决定扶持乡村合作社,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成为大股东,吸引村民入股,这样以来,村民除了打工赚钱还能有分红收益,万一有村民因病无法务工,单靠分红就能获得收入。”麦古银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家涛说。

据悉,陈屯村合作社第一期50亩土地已交出2万余斤金银花,后续花期将继续产出,同时田里套种大蒜。“今年10月预计再拓展100亩种植规模,加上套种的作物,今年合作社能实现收支平衡,明年能见收益。”刘家涛说。

据介绍,应用烘干和冷冻技术,该公司不仅可做金银花烘干加工,还可以做水果和蔬菜深加工,车间刚开始生产时用工需求10余人,后期公司接订单后整体用工量会逐步增加。

据悉,河北、河南两省有较大的金银花交易市场,收购方主动到企业议价收购,但受疫情影响,部分收购者囤货,导致今年金银花市场价格降低。在此情况下,麦古银花公司接到了50万元的深加工订单,但因目前加工车间生产规模较小,只能将订单分给安徽省亳州市的企业。

受金银花市场价格下滑和订单无奈分流等情况影响,麦古银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决定,把本计划建办公区的地方建成深加工车间,扩大车间生产规模。“目前在做设计图,简单的话,车间大概年底能投产。我们也想做自己的品牌,养生茶之类的,同时给其他企业做代加工。”刘家涛说。

近年来,除了用于合作社经营的百余亩流转土地,该村3000余亩土地上不仅进行作物种植,还建起了钢结构工厂、搅拌站等厂房。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村集体有了收益,村庄的建设也跟进发展起来。去年,陈屯村做好了村头牌坊、新增太阳能路灯150盏,并实现了道路硬化。文化广场上,不再为收入发愁的村民组建了舞蹈队,闲暇时就伴着欢快的曲子跳起广场舞。曾经穷困的小村庄,在拥有经济基础后,正逐渐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记者 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