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等主要表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多种病理类型构成。
肾病综合征在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大部分的患者不能够完全治愈,只能够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使疾病得到控制,避免出现恶化。在初期,病症比较轻微时,一般是进行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肾药物和利尿剂进行治疗。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肾穿刺诊断,明确病理类型及疾病发展到了哪一种程度,采取对症治疗,使疾病的症状得到缓解。
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常表现为高度的水肿,多数患者可能会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有一部分患者的效果欠佳,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采用中药辨证治疗,配合饮食调理,往往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男子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半年病情稳定
患者xxx,男,29岁,因长时间生活不规律,体质下降,在一次感冒后发现血尿、泡沫尿,到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升高,尿潜血,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不得不暂时停下了工作,开始使用药物治病。开始用药效果较好,后来停药后又出现蛋白尿
后来了解到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用激素和免疫制剂,但有些人对药物不敏感,用药会无效,也可能会有激素副作用。于是开始尝试中医药治疗。2019年5月,在北京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就医,医生是一位老中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情,身体疲倦乏力,腰酸,面部、双腿出现水肿,有时气短自汗。小便不利,食欲很差,大便溏。诊脉,看了舌苔。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复查24小时定量为8g。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气化不利。中医治疗应温阳利水,健脾益气。用“春泽汤”作为基础药方化裁加味,组方药:太子参、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川附子、熟地黄等多种中药,水煎服。
服药三个月后,8月复查,身体症状明显改善,水肿已经消退,气短自汗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g,感觉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根据病情调药方,继续服药3个月复查,身体症状基本感觉不到了,食欲和睡眠都有好转,尿常规尿蛋白(-),终于转阴。此后坚持中药调理,病情保持稳定,正常生活。
专家表示,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每个药方都是严谨配伍的。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症状变化,调整药方药量。这样既能发挥药物的疗效,又能降低不良反应。
肾病治疗降尿蛋白,这6个因素影响较大
1、病理类型。尿蛋白是因肾小球基底膜出现损失,肾脏内部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与具体的病理类型有关。要想降低尿蛋白,需要弄清楚是哪类疾病,再根据相关病理类型,再来降低体内的尿蛋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用药不规范。多种不同类型肾病发生尿蛋白后,一般根据病情不同,往往会采用以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的方案和以沙坦或普利类药物为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及时纠正。尿蛋白的稳定性反应的就是用药后的结果。降低体内尿蛋白,需注意药物是否合理规范。对于某些药物敏感性较差的患者,应改进用药方案,或借助中药调理增强人体的机能,提高药效。
3、感染感冒加重病情。尿蛋白反复会加重肾小球的损失,比如各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泌尿感染等等。因此除了重视激素抑制肾脏炎症,还要重视全身炎症疾病的防治。
4、饮食不节制。坚持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随着尿蛋白的下降,或病情的稳定,就开始“三心二意”,恢复了之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蛋白过多,尿蛋白自然也易反复。
5、不运动或运动不合理。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不利于促进全身血液流通,也对控制水肿、血压、血脂、体重等各方面因素不利。进而影响到整体肾功能的稳定,也会导致尿蛋白的不稳定。
6、情绪波动。不良情绪会引起指标的变化,比如血糖、血压,还有尿蛋白,此外,还会导致失眠焦虑的情况,身体心理负担过重对病情的恢复自然不利。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157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