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紧密相连。职业的选择可认为是个体在社会存在,即生活中所做的选择。当然,社会评价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职业选择,但总体而言,个体的职业选择虽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个体职业选择的主动权仍是在自己手中“掌握”着。
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科学技术的演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必然也产生了变化。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工具生产,自给自足类的小农经济早已成为时代的幻影一闪而过,留下胶片般的永恒记忆。现今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开始成为新时代科技进步的崭新代表,智能时代的来临,连2、3岁的小孩儿都可以拿着平板看动画了。万事万物不断地运动变化,马克思所说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潜在作用无时不在。
马克思在《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当职业成为一种信仰,当个人的职业选择不再依循于社会大众选择的“普遍化”,个体职业选择的“特殊化”也就应运而生,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也不再是空想,这种看似偶然性的必然,同时也昭示出社会螺旋式上升的进步趋向。当个人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敢于寻找“差异化”且合乎自身的职业时,“考古专业报名仅一人”就不会再成为人们评谈的“个例”。
回顾历史,职业选择时我们要不忘初心。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坎坷且艰难,但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归祖国,在科研事业中为祖国作贡献。新时代下心怀祖国舍小我的黄大年亦是如此。
平视现实,职业选择时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年人要像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样,有担当、敢奉献。新时代追求的不仅是物质财富,也是对精神财富的满足,个体如若将职业作为一种信仰,共同富裕才更趋近实现。
展望未来,职业选择时我们要奋发有为。时代是一面背景墙,青年们为其涂上绚烂的色彩,而奋斗则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论何时,青年一代都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青年们职业选择的后续影响力对于国家的创新发展也不容小觑。中国人所具有的临危不惧品格、坚强意志,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所需培养和具备的更深层级“气质”。
把职业当做一种信仰,坚定党的领导,汇聚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时代在进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通过努力和拼搏实现精彩人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