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段话明明白白的讲了取得天下,并非刘邦自身有才能,而是他用了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刘邦之所以能定天下,靠的便是身边诸多有才之人。这三人只是其中最重要的,故合称“汉初三杰”,然而即使是功劳最大的他们也是备受猜忌。韩信的军事才能那是国士无双、略不世出,他一路为汉破楚军、平定魏国、拿下代国、击败赵国、降服燕国,垓下一战灭项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天下平定后立即被解除兵权,降为淮阴侯,即使这样刘邦也不愿意放过他。数次为难逼得他无路可退想要谋反,吕后遂与萧何合谋,将韩信诱杀于长乐宫钟室。聪慧无双的张良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汉朝建立后便托辞多病,退隐闭门不出。

无论是翦灭异姓王还是皇室明争暗斗,他从不参与其中,唯一参与的也只有定皇太子一事。萧何虽然以相国之位去世,但也曾被刘邦以莫须有的贿赂罪逮捕,在监狱里待了好一段时间才出来。汉初三杰韩信被杀,张良退隐,萧何坐牢,为何陈平却能得三代帝王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陈平这个人的一生,其实是谈不上忠诚的,甚至连韩信都不如。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之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便投奔他。没多久不知是觉得魏咎没志向,还是看项羽的楚军势大,转而投在项羽手下做谋士。跟随项羽入关破秦国,项羽对他也不错,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可这家伙在鸿门宴上见了刘邦一眼,觉得他将来必成大器,心里便开始纠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等于软禁,问计于张良。张良自己同被困,遂找上陈平,按理来说陈平稍微有点忠诚有点良心就应该什么也不做。他却背叛项羽,第二天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尊号,送他去郴州养老。这话正和项羽的意,范增便替项羽去送楚怀王,临走时千叮咛万嘱托不能放走刘邦。

等范增一走,陈平便趁机怂恿项羽,说不让诸侯们赶快回国恐怕负担不起了。又说诸侯们都回去了,却不放刘邦有点说不过去,不足以取信天下人。结果项羽便按他所说,这造成了两件事,一则放虎归山。二则气得范增与项羽离间,楚势从此颓废,这还不算完。项羽的一手好棋明明是他搅毁的,陈平反觉得项羽不信任自己,自己成了受气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认为项羽是个鲁莽武夫,便挂印封金,偷偷的去投奔了刘邦。对刘邦来说,陈平自然是大功臣,可就品德来说实在是个小人。但就是他留到了最后,汉朝建立不久韩信被杀,张良借口有病功臣身退,就连萧何也差点命丧牢笼。陈平却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等到刘邦病逝,他还受汉惠帝(吕后)、汉文帝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陈平之所以在三代帝王哪儿受重视,说白了,有这么一个原因。首先他的功劳并没有大过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人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高震主,陈平没有。其二《史记》记载刘邦死前曾给过陈平如此评价: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意思是说陈平这个人虽然有智谋,却不能决断大事,就是说他没有大志。

无大功、无大志,在刘邦看来是没啥威胁性的,至少不如韩信、萧何、张良。另外在刘邦要杀樊哙时,是陈平出面用计保住了樊哙,他借口樊哙送去长安再定罪。巧的是还没到长安,刘邦便病故了,主持大局的便是吕后。樊哙的妻子那是吕后的妹妹,她正愁保不住妹夫呢,陈平这一举不就相当于对吕家有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吕后去世,陈平又见风转舵,与周勃一起平定诸吕之乱。汉文帝年间,陈平也很懂得分寸,不会如周勃那般逾越。自然,汉文帝也是能忍就忍,杀老臣对刘家名声终归不好。于是乎折腾来折腾去,汉初的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没了,连汉初三杰这般人物都未能幸免。陈平却依然活得风生水起,得三朝帝王重用,把把押对人也是一种技术。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