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兰州大学,在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办学水平最高时曾进入全国六强。今天,借着西部经济崛起的东风,兰大希望弯道超车,重回昔日巅峰水平。这对于兰大的掌门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兰大现任校长,是国内著名的化学家严纯华。这位从北大走来的高材生,在北大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多年,后来又到南开大学担任副校长。空降兰大的时候,已经在学术、管理上有很高的建树。

严纯华校长究竟有什么样的才能,将如何带领兰大的办学水平再提升一个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北大走出的高材生

从北大走出的高材生

严纯华出生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幸好严纯华的家还能给他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让他安稳地度过了童年。

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他比同龄人有更多时间读书。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读书学习是一件很不受“待见”的事情,上山下乡才是年轻人该做的事,严纯华只能利用劳动的空余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

从小他就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学校,深入学习了解这个世界。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严纯华喜出望外,眼看自己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心中充满了力量。

1978年,严纯华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就读于北大化学系。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各种新奇古怪的化学材料,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这一学就是十年。

严纯华在北大度过了自己最好的青春时光,接连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此时的他,已经是化学材料研究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在北大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一名讲师到北大教授,再到后来成为北大副教务长,管理才能初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杰出的学科领袖

杰出的学科领袖

从事学术研究多年,严纯华在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他同时掌管北大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研究突破。

他进一步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使中重稀土串级萃取工艺参数的设计更加准确,从而让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建立了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发现稀土晶发光主要受到表面晶格对称性破损控制,实现了不同结构与组成的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多色上转换发光等。

严纯华和团队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基础研究、工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严纯华还获得11项国家专利,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国内外稀土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开始:与兰大齐飞

新的开始:与兰大齐飞

由于在北大的突出成绩,2016年10月,严纯华调任南开大学,担任副校长一职。仅仅一年之后,严纯华再次升迁,担任兰州大学掌门人。

彼时的兰大,虽然还是“双一流”高校,但却正面临经费预算短缺、人才流失、办学质量下滑的问题。如何让兰大“止跌回升”,给严纯华带来严峻的考验。

严纯华走马上任后,在兰大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在2019年兰大建校110周年校庆上,提出了“2025行动计划”。

严纯华结合兰大的区域特点和传统优势学科的特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吸引尖端人才。严纯华在兰大提出了“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策略,重点发展兰大的化学、草学、生态学等一流学科。同时,凭借学科的优势,又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到来。

对于兰大的人才,严纯华舍得花费重金引进和多种有力措施将其留下。

除了用不低于东部地区高校开出的薪酬之外,它还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培养激励制度。他向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争取每年分别拨款4000万和2000万用于兰大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才专项住房,提供给兰大所引进的人才。

严纯华还积极奔走于各级管理部门之间,拉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建设兰大。与此同时,它还积极利用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搭建平台。在他的努力下,兰大成立了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生态学创新研究院、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等重量级的平台,为兰大学术、人才培养打造了广阔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有能力的校长是重要的向导,能够带领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能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而对于一个校长来来说,好的大学就是不可取代的平台,能让他尽情展示自身的才华。

兰州大学和严纯华校长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彼此而言,都是一种幸运。希望严纯华校长能带领兰大走出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将兰大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在线:《40年40人:我愿做兰大发展的催化剂》

兰州大学新闻网:《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严纯华同志为兰州大学校长》

中原新闻网:《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祖国西部筑起人才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