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通讯员邱薇、李路狗)近年来,南昌市自然资源局经开分局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内涵挖潜中激发存量土地活力,为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干好自然资源的“管理员”。该局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存量产业建设用地进行摸底调查和实地核查,并编制了相关的专项规划,作为指导南昌经开区城镇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项目的实施性文件。作为全省首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是经开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该产业园在原有雷公坳服务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和重新改造,打造成为一座集文化、体育、娱乐、消费、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育创意园,为经开区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注入新动力。

创新土地供应方式,做好用地服务的“服务员”。为解决工业项目“用地难”“审批慢”问题,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该局强力助推经开区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探索了工业标准地“拿地即开工”新模式,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同时,大力推行标准厂房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用地紧张矛盾,帮助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当好空间开发的“设计员”。该局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结合轨道交通枢纽设施,该局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负责儒乐湖新城规划研究项目。该区域将形成互联互通地下步行网络、立体高效地下车行系统、多元复合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上二层连廊、绿色低碳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多维度化城区,分层级形成了文旅健康组团、区域中心组团、总部商务组团共计508公顷的地下空间开发区域。为儒乐湖新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了向空中要地、向地下要空间,“增存挂钩”也是以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为“靶向”的一剂良方。近年来,该局严格落实“增存挂钩”要求,大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消化,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7年至2020年,经开区累计消化批而未用土地12188.9亩,消化周期由4.6年下降至3年,保障了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