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支撑。7月21-28日,在以“百年回望 崇尚科学 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1年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期间,一系列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科普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技战疫成效,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和支持。
图说:人工智能眼健康筛查服务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7月28日,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21年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闭幕式暨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上,幽门螺杆菌“宿敌”——华东医院副院长保志军教授、“物联网医学之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盛氏针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胡智海教授轮番上阵,为本届卫生科技活动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说:保志军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因与胃癌的“亲密关系”红透大江南北,其强烈的致癌性和易感性让很多人对它望而生畏。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而且,其耐药现象日趋严峻,根除失败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是防控关键。由保志军领衔,华东医院消化科与检验科历时12年共同完成的项目“幽门螺杆菌检测关键技术的规范、创新和推广应用”,从幽门螺杆菌规范化的检测、多重基因分析系统的建立及特殊人群(残胃)诊治方案的优化等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幽门螺杆菌检测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了研究成果由科研到临床的转化,推动了我国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防治工作,该项目也荣获了第19届(202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现场,保志军介绍了该项目的三大创新成果,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对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有了新的全面认识。
图说:白春学
吸烟是许多呼吸道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慢阻肺和肺癌已成为吸烟者的头号健康杀手。早期治疗是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疾病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我国有3/4的慢阻肺患者处于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也没有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推荐。但若等患者出现症状后再开始治疗,其肺功能往往已经下降至健康人的50%左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白春学及其团队基于由他创立的“物联网医学”概念,在慢阻肺和肺癌早诊关键技术和智能管理方法上展开深入研究,制定利于同质化管理的物联网相关共识指南。在本次“吸烟相关慢阻肺和肺癌的防治研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专题演讲中,白春学通过展示慢阻肺和肺癌早诊早治的诊治效率和卫生经济学效益,提醒市民对慢阻肺和肺癌要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图说:胡智海
经脉堪称人的生命线,它维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中医治病之本。在《黄帝内经》提出的十二经的基础上,盛氏针灸又发现了6条新经脉,再结合日本针灸学家发现的2条经脉,由此诞生了独具特色的盛氏针灸疗法。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盛氏针灸疗法是上海近现代针灸领域中的特色项目之一。6条新经脉的加入,盛氏针灸疗法扩大了疾病治疗范围,失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此次,胡智海带来主题演讲“中医治疗失眠的应用与发展”,一展针灸疗法的独特魅力。“针灸疗法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经常用来治疗失眠,其优势在于辨証论治、整体调节,不仅改善睡眠,还能缓解一些伴随症状。”胡智海介绍,“在盛氏针灸门诊,失眠患者占总量的60%~70%。针灸治疗的效果当晚就能看到,原来一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治疗后就能睡上五六个小时了。”
当天,2021年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的线下参观、体验等重磅活动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举办,市民群众体验了极具科技感的人工智能眼健康筛查服务。
通讯员 瞿乃婴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