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青小主

这一段时间,各个群里,不时有朋友发来,某某房子又跳价了,某某小区房子又往上飙了。

涨价的很多是老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套面积11.4㎡的老破小,卖出了46万元/㎡的天价。仅仅因为其对口的是著名的北京实验二小。

我发现,对于房市,我的想象力都很贫瘠。

房市走势本来不在我的关注范围之内,但是,这波飙价的房子不同:因为他们是学区房。

一、摇号:意外火了房市

2020年,上海的楼市又火了起来。

12月份,冰山指数发布的核心城市二手房涨幅排名,上海摇摇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上海的房价不仅涨得离谱,还形成了一条有趣的学区房涨价歧视链。

1.普通公办小学+普通公办中学学区房< 2.优质公办小学+普通公办中学学区房 <3.普通公办小学+优质公办中学学区房<4.优质公办小学+优质公办中学双优学区房 < 5.优质九年一贯制学区房

普通公办小学+普通公办小学,就是菜小,菜中,位于歧视链的底端,在房市上,严格说,属于非学区房,中介卖房时,从来也不把对口什么什么学校作为卖点。

第2类和第3类,属于单学区房,要么对口优质小学,要么对口优质中学。这类房子由于先前溢价程度较低,摇号新政后价格走强。

第4类和第5类属于双学区房,最受家长追捧。家长选择学区房的目的是为了子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确定性越跃,溢价率越高。这两类学区房都属于一步到位形,自然是抢手的香饽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口浦东福山外国语小学和建平西校(初中)、作为“双学区”代表的梅园二街坊,一年内房价从每平方米10.64万涨到了15.28万。该小区建于1986年,眼下34平方米的房子已经要卖750万。

双学区的房子不仅房价涨幅超过了35%,跳价的传说也来自双学区房。

不仅如此,还出来一套秒一套,还根本抢不到!连房产中介小哥也一脸迷惑。

第四类学校,一贯制学校最为吃香。以虹口的长青学校、宝山的实验学校、浦东的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为代表,单价涨幅高达近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张江汤臣豪园,对口张江集团学校,这可是原来的一哥,在2020年3月份转制公办后,加上张江高科小学+张江集团中学的“双学区”资源,价格一路飙升,其对口的小区房价涨幅超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内卷:从一个卷到另一个卷

暴涨原因来自3月份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的出台,而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的出台,是幼升小、小升初的“鸡娃”卷的太紧了。

不仅报名时是这样,小五班放学后接孩子也是如此,接孩子的家长队伍都排到两个街区。

奥数盛行,2个奥数班才是标配。周末占坑班加培训班,孩子们基本上是五六个培训班。

3E是小升初的重要证书,大家都蜂拥去考,有一次,考场组织混乱,两场开始交错时,现场大乱,有家长报警110出动。

家有小升初学生,仿佛如临大敌,上下班路上都是听的各类“升学经”,熟记各类学校简称,HY,LS,CZ,。路上车牌映入眼帘,自动就会想:这是什么学校呢?

焦虑仿佛弥漫了整个城市,教育部门出手了。

奥数禁赛。小五班停办。3E不再组织。焦虑中开始增添神秘气氛。各类家长群里,全靠暗号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对话,你以为是病友交流吗?错了,是家长们在交流投简历。所以,家长群是这种画风:今日火烧植物园。(某西南方位录取结果被举报后作废)

肛肠科开诊。(某学校已组织qrk)

樱花开放。

管理部门想用一只大手,烫平这个卷。

直到“民办摇号,公民同招”,政策强力推出。

家长们靠优质民办的升学路径发生了摇摆。先前费力鸡娃的老母亲,眼看着自己的辛苦成果被摇号弹屏,很多人紧急避险各显神通挤破头皮进公办。

“鸡娃”这个卷被迅速烫平。

公平是“摇号”的初衷,但择优才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优质的教育资源就那么多。买一套公办学区房来托底,就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鸡娃被烫平了,反个面,成了“学区房”卷。

三、学区房上涨带来的代际分裂

“鸡娃”这个卷与“学区房”这个卷还是很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办自主招生时代,自然比谁上的培训班多,还有很多妈妈,辞职陪孩子做题,整理笔记。在咖啡馆里,麦当劳,肯德基,经常看到做奥数题的老母亲毛父亲。

应该说,拼的是“母子团”或者“父女团”。

学区房这个“卷”拼的是什么呢?

对于魔都而言,可以凭户籍入学的只有一个区,初中按学籍和就读小学关联。靠学区托底的路径,发力点在小学。因为小学全部按户籍划分。购买学区房的主力,多是子女正在上幼儿园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90后。一般刚刚工作几年。六青身边有处在这个阶段的朋友。

有很多,他们非常清楚,抢占优质教育资源、又可以保值增值的项目,他们根本就不会动这个心思。因为没钱。即使已经有一套房,可以拿来置换一套优质学区房。他们也觉得换不动。他们凭借夫妻俩的奋斗买了手中的一套房。他们的父母没有办法支撑他们,有些还需要他们来支撑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外一些,能够在房源出来,立马秒签。他们根本不用把已有的这套房子卖掉。他们能够迅速筹集首付。他们属于刚刚参加工作,就开着宝马、路虎来上班的那一类。一结婚,父母就买好了房子,他们不需要靠自己的钱买房还房贷。所以,在这次学区房角逐战役中,自然有他们的父母鼎力相助。

他们的父母,不一定是企业家、老板,但至少有着高收入的职业、或者某个小城市的干部阶层。

对这个上学的小学生而言,能够上什么学校,不是拼自己多努力,也不是拼他们的爸爸妈妈多努力,而是拼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公有多努力。

“鸡娃”卷进化到学区房“卷,也是从拼“母子团”、“父母团”进化“到“拼爷”。

政策追求的公平,却演化成最大的不公平。

教育,本身是促进阶层流动的,却巩固了阶层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