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通策医疗不是跌幅最大的,却是阴线看起来最长的。

原因众所周知,近期房地产、教育、互联网等领域政策频繁出台,相关产业的长期逻辑受到了损害,进而给盈利和估值造成了戴维斯双杀。尤其是估值角度,很难再以市场化的逻辑,给予高估值。

在此背景下,市场担忧医疗行业可能是下一个目标,因此该板块这几天杀跌最厉害。

2月份那一波杀跌,是明显的杀估值;这一波杀跌,很多人担心是杀逻辑。

那么,如何看待医疗板块,以及通策医疗的投资逻辑?以前那些乐观的预期还存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社会办医

从顶层来看,国家长期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并没有变化。

2019 年 6 月,卫健委联合 10 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社会办医的定位。

2020 年 6 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

2021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1 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强调十四五期间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政策长期支持社会办医的决心没有发生动摇,民营医疗作为资源有效补充的格局,没有发生动摇。

回顾一下,关于互联网、教育、房地产的政策,并不是突发的,而是一个逐渐吹风、加码的过程。

举个栗子,针对教育的监管政策,在6个月以前就有领导提到,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期和各类吹风会,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可惜,直到最近出台严厉的教育政策,市场才开始意识到决策层的政策决心。

政策一直友好

要看会不会蔓延到其他行业,就要看其他行业有没有在3个月、6个月之前就有类似的表态,如果没有,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行业监管的重点方向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及反垄断。投资者要思考,哪些行业处于这些重点方向上,哪些行业不是。

相形之下,医疗方面的政策,一向以鼓励社会办医为主,未见转向。因此我认为,医疗机构的投资逻辑并未破坏。

简单看,校外培训破坏教育生态,增加了群众负担;医疗明显不同,作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不仅减轻财政投入,也没有增加群众负担。

何况目前牙科医疗资源,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看牙需求。公立医院不仅很难挂上号,而且费用和民营医院价格一样,大家也没什么动力去公立。

误解或许会加深,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逐渐了解政策出台的范围和影响,误解可能会慢慢消散。

耗材可能集采

目前,我们已进入“兼顾公平”时期。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带量采购实行、国产替代推进等医保控费措施,公立医院改革、民营机构差异化发展等服务供给侧改革,已经持续紧锣密鼓推进。

最大化医保资金效用(医耗降价/院端用药结构优化)、提供便民惠民、差异补全的医疗服务等政策风向,中长期看是很明确的。

社会办医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但集采却是确定的。

对于牙科、眼科来说,中上游有相当多的产品、器械,比如晶体、假牙等,都可纳入集采。比如,近期安徽就开展了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

现在热衷于进入口腔材料领域的公司多得很,比如前面的国瓷材料,最近乐普医疗收购苏州博思美,进军牙齿畸形矫正。那么,对于耗材集采的逻辑完全成立。

消费升级增厚业绩

当然,医保只是一个兜底方案。最简单的补牙,医保能报的只有最基础的金属材料,美观的材料都属于医美范畴,要自费。比如根管治疗,要装牙冠,牙冠就属于医美,不给报销。

可以说,无论是爱尔还是通策,利润主要来自于中上阶层的消费,他们以高品质、美观为主,不属于医保范畴,简单说就是“掐尖”。

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会通过一些方式更加兼顾公平,因为医院毕竟有公益的职责。

而按照权威说法,如果种植牙纳入医保,通策的业务量会扩大5倍。逻辑很简单,客流量大了,少部分人“消费升级”一下,营收、利润就会有很大增幅。

总结来看,对于医疗服务的担心,不如担心上游材料企业。因为一是有集采压力,二是下游医院坐拥患者,有更强的谈判能力。

通策、爱尔的高估值,来自永续经营的属性,折现期限非常长。而且他们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复制性已经没有问题了。

为什么国际医学业绩不佳,之前也给予很高的估值,张坤新年第一站就是调研国际医学,就是因为市场始终在寻找第二个通策或爱尔。

内在调整需求

推敲医疗板块的大跌,源于市场担忧民生问题的政策性风险,风险偏好急剧降低,板块整体处于历史高位,导致了巨幅杀跌。

其实说白了,通策、爱尔这些票,也有内在调整的需求。通策在短期内都翻倍创历史新高了,基本面却没多大变化,按照这个搞法,岂不要涨到天上去?显然还没到那一步,所以必须以下跌来整理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策6月底创下421.99元新高,但技术面已经不支持了,macd线拉不上去,并形成了死叉。由于没有外力打破这种僵局,那么调整是必然的,所以7月初就出现了跌停。

这几天的暴跌,则是内在下跌需求与消息面形成共振。

可以看到,2月那一波下跌,底部大幅放量,并见底反弹。本周二,通策又放出巨量,周三继续放量。在这个位置会不会形成多空平衡,可以多观察几天,或许可以博一个超跌反弹。

但今年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估值压力太大。

公募、外资的分歧

还一点值得注意,公募基金对医药股的持仓中,通策医疗位于第四位。

公募一共持仓261亿元,持股6355万股,占流通A股接近20%;北上资金持股占比3.26%。可以看出,公募与北上资金对于通策有较大的分歧。

爱尔眼科位于第三位,公募持仓404亿元,持股5.7亿股,占流通A股的12.76%,北上资金持股8%左右。相形之下,公募和外资对于爱尔的共识度更高。

回到文章标题,通策见底了吗?

我的观点是,看这个平台能否稳住,量能慢慢缩减。如是,应该就是底部了。

中长期看,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是正向的,我们不要在没有任何真正信号出来之前(谣言不算),庸人自扰。

但是,政策对于医疗服务企业,会不会有新的监管措施?这块不确定性也存在,机构或许会对这个板块进行重估,至少不能按最乐观的预期去搞。

简单结论是,这里不是杀逻辑,而是杀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