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毛主席派何长工到湘南、粤北去寻找朱德所率的南昌起义余部。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王尔琢、陈毅在赣闽粤边境坚持斗争,听说毛主席已经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便派毛泽覃(毛主席的亲弟弟)前去联系。

几经周折,两支革命武装终于取得了联系。

1928年4月28日,在毛主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这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毛主席,参谋长是王尔琢,政治部主任是陈毅。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领导班子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冈山作为红军最早的根据地,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2年零4个月。而实际红军主力驻留井冈山时间则只到1929年1月,只有1年2个月时间。但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对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军历史上最早的这支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

据《西行漫记》记载,朱德曾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国民党第四军的准确称呼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其前身为广东军队建国粤军第一师,是国民革命军的始创部队之一,师长是李济深。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共产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因此第四军内部各级均有共产党员负责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独立团在团长叶挺的率领下,担当了北伐军的先锋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由于叶挺独立团及所在的第四军战功卓著,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使革命势力发展到两湖地区,后又在在江西击破孙传芳主力,攻下九江及南昌。第四军因之而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名声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军中共产党员不少,北伐途中,国民党排挤共产党,第四军中部分由共产党掌握的力量在南昌发动了起义,成为我党直属部队之一。

作为人民解放军历史最长的英雄部队,叶挺独立团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叶挺独立团将星如云,走出了一批开国将帅。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就曾是叶挺独立团的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井冈山会师后,为继承和发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我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就被命名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其实,在红军历史上,除毛主席、朱德创建的井冈山红四军外,还有两个红四军:一是1928年6月贺龙在湘鄂西成立的红四军,此乃红二方面军的前身;另一个是1931年1月由许继慎为军长的红1军与蔡申熙领导的红15军合编成的红四军,军长为旷继勋(后由徐向前接任),此为红四方面军的基础。

在3个红四军中,以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存在的时间最长,从1928年5月成立到1932年底取消编制,存在了4年半,有过3任军长,先后是朱德、林彪、王良,3任政委(党代表)分别是:毛主席、罗荣桓、罗瑞卿。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广东省琼崖地区除外)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于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就是当年国民革命第四军第12师独立团团长叶挺,之所以叫 “新四军”,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过去“铁军”第四军的光荣传统。(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