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在甘肃路桥参建的王夏高速施工现场,建设者们秉承“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绿色施工理念,正在打造一条民生高速、致富高速、生态高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层设计 绘就生态保护蓝图

甘肃路桥王夏六标项目坐落在夏河县之缘,苍山如黛,峰回路转,拉卜楞寺庄严肃穆、甘加秘境鬼斧神工、桑科草原绿草如茵、达尔宗湖浮光跃金……如此画卷,却是参建者们的背负。因生态环境脆弱、景区林立,从而对生态及文物保护工作十分严格,参建者常自诩是在“如履薄冰”的“考古”。甘肃路桥建设者们敢啃“硬骨头”、争当“筑路石”,推动这条绿色路、生态路持续健康发展。项目建设,规划先行,在王夏六标项目入场之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作为硬杠杆,通过隧道洞口零开挖,空气质量检测,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打造一条生态文明和自然生长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雕细琢 筑牢绿色高速屏障

甘肃路桥王夏六标项目秉承“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不侵占、越界“农、牧、林、草”区域,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将建设生产和生态保护做到相结合、相统一。坚持隧道施工“零开挖”和“早进洞、晚出洞”理念,避免洞口大量挖方,确保洞口浅埋段的进洞安全和周围植被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原有的生态地貌,力求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隧道洞门设计融合了藏式建筑风格,突显属地民俗文化特色。项目协同当地合作社,对隧道开挖洞渣进行循环利用,部分用于路基填筑,其余由村合作社加工为碎石建材,由入社村民出售分红,一方面带动地方脱贫增收,另一方面减少弃渣,防止对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项目对临建设施、场所的表土进行有序剥离,并规范放置,便于后期的恢复、绿化。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已并入王夏六标项目生产建设的“主旋律”,将持续努力,将拉卜楞特长隧道打造成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赋能 人与自然完美交融

因地施策、因势利导,王夏六标项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响应“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以隧道机械化技术改革为突破口,在公司自有大型设备上践行“微创新”,Atlas双臂凿岩台车风压清孔设计通过加装风压系统,同时完成钻孔和清孔作业,减少了人工清孔工序,加快了工序衔接;Normet湿喷机双供风结构改进设计在原有自带空压机基础上增加外供风,在空压机风压不足时可自由切换,保证足压供风,提高了喷锚效率;装配式湿喷车喷雾除尘装置安拆简单、操作方便,可搭载到湿喷台车,实现了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粉尘的源头控制。严格做到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场站设置洗车台防止车辆带泥上路,料仓安装雾炮机随时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全覆盖、场站全硬化全围挡。委托第三方环保机构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定期由环卫单位转移生活垃圾及污水,在属地生态环境局进行排污许可登记,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打造“高原绿、高原红、高原蓝”的一方净土。

心有所向,方能行远。甘肃路桥王夏六标的建设者始终坚持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绿色施工理念,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为奋力谱写甘肃路桥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