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总面积33.7万平方公里,现为世界第二大沙漠;北为天山,南为昆仑山;西有帕米尔高原,东为河西走廊。法显西行求法,身临其境。他在《法显传》中描述说:“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公元前2世纪,就在这片沙漠内的绿洲和周边地区建有许多繁华的城邦,史称“西域三十六国”,楼兰乃其中之一。楼兰本为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西岸一个弱小的王国。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从罗布泊西北LE城南迁车尔臣流域的扜泥城,故址在今若羌县城附近。楼兰因此更名“鄯善”,车尔臣(Cherchen)就是“鄯善”一词的遗音。东汉末年,鄯善王统一塔里木盆地东部,楼兰、精绝、且末、小宛等丝绸之路南道小国并入鄯善王国。

塔里木盆地本来流行圆城,如克里雅河畔的圆沙古城、尼雅古城和孔雀河畔的墨山城。在尼雅出土魏晋文书中称作“元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汉武帝不惜动用数十万人在中国西部修长城,最西端一直修到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所谓“亭”,就指长城烽火台。

如今在孔雀河沿岸仍可见到保存完好的汉代烽火台。例如:新疆尉梨县兴地有一座汉代烽燧,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侧,孔雀河故道北岸,距离库尔勒市约170公里。这座峰火台高10米左右,外观呈立体梯形,土坯结构,一层土坯一层泥,泥中掺杂着芦苇,每隔30-40厘米加有胡杨木。烽火台四周有围墙,西侧设有梯口,并有台阶通往烽火台顶部。由于年代较长,台阶已变成了土坡。兴地烽火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古丝绸之路干道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烽火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河畔的汉代烽火台——兴地烽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域长史治所(LA)与鄯善国都——扜泥城。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并入汉帝国版图。

中原建筑技术亦随之传入塔里木盆地。据斯坦因调查,楼兰境内最早的古城LE城就是按照敦煌汉长城的构筑方法兴建的。在中原汉文化影响下,塔里木盆地东部开始兴建方城。除了LE城外,西域长史治所LA城以及车尔臣河畔的鄯善国都——扜泥城,也采用中原文化色彩的方城,与具有中亚建筑色彩的圆城形成鲜明对照。

近年新疆考古一个重要成果,是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的建立。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汉代遗存,以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为代表。这个墓地一共发掘了102座古墓,绝大多数古墓(90座)属于西汉晚期。墓中随葬风格一致的手制黑衣陶器,墓葬形制采用多人合葬,又分竖穴土坑墓和“刀形墓”两种。后者分布甚广,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山普拉早期墓地也有发现,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20世纪初,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且末发掘了几座古墓,从墓中随葬手制黑衣陶器看,属于西汉晚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西汉墓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的两类墓葬中往往随葬弓箭和马具,并在木纺轮筒和木梳上雕刻草原艺术风格的鹿纹,反映了西域诸国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联系。此外,扎滚鲁克二号墓地出土的“徽章形铜镜”,也反映了与草原文化的联系。这种铜镜是蒙古草原西部乌兰固木文化的典型器物,与中原出产的铜镜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西汉年间,塔里木盆地一直处于匈奴与汉王朝的争夺之中。为此,楼兰王不得不派一个王子到长安,同时送另一个王子到匈奴当质子。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的草原文化因素,显然与匈奴人统治塔里木盆地有关。

近年新疆考古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尼雅东汉墓的发现。这个墓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901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首次在此地发现古代遗址,今称“尼雅遗址”。此后,他四次来尼雅考察,一共调查了40处遗址,包括一座佛塔和大批民居。斯坦因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地面遗址,除了一处被风吹开的古墓地外,他几乎没有发掘尼雅古墓。1959年,新疆博物馆的老馆长李遇春先生在尼雅发现一片古代墓地,由于条件恶劣,他只发掘了其中一座古墓(59MNM001),年代断在东汉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雅东汉墓

尼雅东汉墓随葬陶器仍为手制黑衣陶器,完全沿袭了塔里木盆地西汉墓的文化传统,但是墓葬形制改用竖穴土坑,不见西汉流行的“刀形墓”。此外,尼雅东汉墓开始使用箱式木棺。斯文·赫定在小河流域6号墓地发现过箱式木棺,斯坦因在楼兰LH墓地也有类似发现。东汉流行的箱式木棺皆为素面,与魏晋墓流行的彩绘木棺形成鲜明对照。尼雅东汉墓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尤其引人注目,它与同墓出土“讨南羌”锦原为同一件织锦,但是被人为裁剪成了一件弯弓射猎用的“护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兰的地理位置

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塔里木盆地东部西晋墓也被逐步辨认出来,可以扎洪鲁克第三期文化为代表,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除沿用竖穴土坑墓外,墓葬形制还出现以前不见的偏洞室墓。此外,营盘和楼兰两地魏晋墓还出现彩绘木棺。随葬陶器则以汉式灰陶取代手制黑衣陶。扎洪鲁克M73出土了纸质文书,从内容看,当为一封千金家书。此外,墓中随葬的漆器、木耒(垦田工具)等,说明魏晋时期的鄯善文化受中原文化强烈影响。

楼兰地处中西交通孔道,它的地位相当于今天香港或新加坡。东西方各种文化在楼兰交织荟萃。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汉晋时期的西域文化不断受到帕提亚文化、贵霜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在营盘墓地偏洞室墓内发现了佉卢文书信、罗马艺术风格的毛织物,在扎洪鲁克墓地发现了帕提亚风格的玻璃杯,在楼兰古城附近的墓葬发现了罗马绞胎玻璃和大秦珠。

【本文节选自《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