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新闻网讯(记者 滕典典 通讯员 段唐平 滕珊珊)一排排翻修一新的农房坐落在叠翠青山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串联起村内村外;一座座山坡被长势喜人的果树铺满;勤劳的村民在产业园里忙着农活,游客们驻足村庄美景合影留念……7月23日,记者踏访麻阳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入眼皆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喜人景象。

就在一个月前,6月28日召开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了促进周边地区整体脱贫、共同富裕,麻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指示精神,大胆创新,2015年在谭家寨乡率先开展试点,发挥楠木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由9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参与的“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扶贫模式,建立“连村联创”扶贫产业示范园,推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抓脱贫攻坚带动党建升级”的新路子。

“开始是9个村,后来原楠木桥村和竹子坳村、黄茶村合并,我们就不管几个村,目标是都要脱贫致富,直接就叫连村联创。”全国劳动模范、楠木桥村党总支书记谭泽勇介绍,党总支是抱团攻坚的“一线联合指挥部”,下设20个抱团攻坚党小组,且党小组建在富民产业上,保证9个村11个产业都有党小组,33个产业基地都有党员致富能手,实现一产业一小组、一基地一旗帜的组织建设和产业建设无缝对接。

依托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周边9个村的扶贫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了谭家寨乡“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那一年,过去的连绵荒山被开辟建成133公顷“连村联创”扶贫产业示范园,80公顷生态休闲特色农业基地、集约流转土地333余公顷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楠木桥生态农业示范园”,惠及9个村646户2383名贫困人口。

坚持产业富村,着力营造创业热地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这是如今楠木桥村民中流传的“口头禅”。

楠木桥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推动集体经济整体提质。

楠木桥村先行先试,探索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带领9个村党支部率先探索出了以“一授二免三优惠四防控”为主要特征的保证贫困户都能贷款创业,破解了资金瓶颈制约,更加精实推进扶贫资金到户到人到产业,实现了扶贫“小资金”撬动金融“大资本”,放大了扶贫资金脱贫攻坚效益。

如今,当地已为646户脱贫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2163万元,发展产业项目100个。“连村联创”村全部以小额信贷或产业扶助资金入股产业园,2018年开始实现收益,年产值达600万元。目前,每个联创村都有支柱产业,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人人脱贫、共同致富的目标。

“过去贷1万元都难,现在村里做担保,一次贷了15万元。”从深圳返乡的农民工谭勇,2018年在楠木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承包了108亩水塘,养小龙虾,带动12户村民共同增收。

7000多亩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共孵化12个家庭农场、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农业公司。

“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楠木桥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楠木桥村党总支书记谭泽勇说,在麻阳县委、县政府“全民创业、全员招商”的号召下,楠木桥村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经营+基地园区生产+家庭农场联营+市场网络销售”农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建成麻阳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带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32人,扶持培育了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霞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了“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谭霞、“全市青年创业先锋”谭勇,成为了发展新型农村经济一个新标杆、新亮点。

坚持人民至上,着力建设幸福新村

“加油!加油!”一阵阵呐喊和欢呼声从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里传来,徒步协会的全体成员在这里举办户外联谊活动,拔河比赛、合拢宴敬酒歌让现场嗨翻天。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头,现在村道四通八达,自来水入家入户,山上能住能玩,连厕所都是冲水保洁的,跟在城里一个样!”村民滕召友颇为自豪。

楠木桥村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全村实施了城乡网络电视电话、互联网“村村通”工程;硬化和新建村组、旅游道路工程;除险加固小Ⅰ型水库、山塘水坝和新修养殖山塘工程;改扩建标准化渠道和新建防洪溪堤工程;坡改梯山地开发工程;新建竣工供饮6000余人的“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同时,村里还建成了村级残疾人、五保老人托养中心——和谐长寿园,村里出资对60岁以上老人实行了“免费新农合”,水果丰收时给每家每户送葡萄,重阳节请全村老人们吃合拢宴,整个村子邻里和睦、家家美满、人人幸福。

“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乡亲们甜美的生活巩固下去,是楠木桥村党组织和党员当前的主要任务。”谭泽勇说,楠木桥村将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展城乡融合、党建引领、支部联建、村企联创、共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村级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新业、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