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钱币爱好者,我们还是要先来简述一下景德元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元宝”,铜钱仅见小平,另外有折十型铁钱。面文旋读,依然只有真书一种书体,不过“元”字第二笔画似有行意。

景德元宝存世量大,普通版式价格几元左右,不过有一种楷元版,又称“四笔元”,比较少见,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别在于“元”字写法,普通版的“元”是第二横与撇相连成一笔,共3笔画。楷元版的“元”是4笔画。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钱文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钱文中的“德”字省去一横。其实,这个在古代书法作品中常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从历代经典书法碑帖中,可以发现,楷书偶有横画,行书几乎见不到有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全聚德”的招牌,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后期民间会有人加进去一些编纂的故事以附和,不足以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瓷都”——景德镇,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是景德镇并不是它的原名,即便从汉朝就开始烧制陶器,却一直是属于极为普通甚至偏僻的手工作坊商镇,古时叫昌南镇。

直到唐末的战争,使北方很多瓷窑遭到打击,一些能工巧匠流散于此,昌南镇开始逐渐成长。五代至北宋期间,独创性地烧制出了青白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宗执政期间就对其所产的青白瓷爱不释手,昌南镇从普通的地方级手工作坊,逐渐变身为受北宋皇室青睐的御窑产地,在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景德”年号为其改名,可见对它的重视喜爱程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景德镇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景德年间的“澶渊之盟”

景德年间另一个历史大事件是“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而后宋辽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当时宋军处于战势上的优势,对于这个北宋与辽国缔结的盟约,被后世的很多人所不齿,就连在当时的大臣王钦若都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

认为这个盟约的消极影响在于,使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但是,回过头看当时的情况,宋初的国情已千疮百孔,由于太宗以来对辽攻势屡屡失利的因素,真宗也不喜欢穷兵黩武。换句现在的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毕竟用30万岁币微小的代价换取了近百年的和平(如果战争用兵的费用可达3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辽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自是不用多说了。毕竟,和平,对于古代的人民来说是何其的珍贵啊!

从景德元宝上的年号,探索到的艺术之地,和政治盟约,让我们对这个不起眼的历史阶段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认知,历史总有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慢慢去找寻,慢慢去倾听。